猪肉是中国受众群体最广的食材,经典菜品类别众多,五花八门,口味也是可甜可咸,可辛辣可酸爽,单就老北京的传统猪肉名菜而言,就有一道非常独特的烤猪肉,叫炉肉。
炉肉起源于清代宫廷的御膳房,御膳房共有五局,挂炉局就是其中之一,皇帝每日饮食常有片盘,往往是挂炉鸡、挂炉鸭或挂炉猪,《帝京岁时记胜》中就有记载“南炉鸭、烧小猪、挂炉肉。”此处的挂炉鸭我们如今倒是时常得见,就是以全聚德为代表的挂炉烤鸭,而挂炉猪其实本是烧乳猪,来到民间后,特别是1928年国民政府收缴屠宰税后,很少会有人买整猪而食,于是便选取猪身上肥瘦最为相间的部位——腰窝,作为原材料,以挂炉烧烤而成为炉肉,这是过去老北京人常吃的一种熟食,就和今天的酱肘子一样,在各大熟肉店,那会儿叫炉铺,均有销售。
不过因为炉肉如同烤鸭,本身并无太多味道,所以很多人在食用的时候就以炉肉切成一分半宽的肉条,上笼屉蒸食,在蒸的时候,加入清汤、酱油、料酒、姜汁、精盐、葱丝,这样出锅后的炉肉才能既有烧肉的浓香,又有酱汁的醇厚。而后来炉肉作为原材料进入大饭庄和大饭馆,就又得到了更精细的加工,比如过去八大堂之一的聚贤堂,有一道名菜叫炸响铃,就是以炉肉的肉皮为原材料,因为聚贤堂紧邻天福号,有地利之便,炸响铃也就因此而闻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