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大风歌》与项羽的《垓下歌》,为什么是成王败寇的写照?
谢谢悟空邀请!
成,刘邦固然为王,败,项羽不致称寇。此为余之浅见,含些许感情色彩。
先请看愚油诗一首:
兄弟齐心灭暴秦,
鸿沟一道势双分。
相争九鼎终归汉
出世为龙各啸吟。
此引分解。
当年天下无敌的西楚霸王项羽,为什么会留下一首令人愀心的《垓下歌》呢?诗曰: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姬虞姬奈若何。
彼时汉王刘邦之韩信大军已兵临城下,用十面埋伏,搞四面楚歌,西楚情形岌岌可危。
在败局已定之际,大丈夫此刻最难舍弃的宝马美人,不知将面临什么悲剧结局?生无可恋,报定决死之念的霸王此刻恸欲断肠,于营中吟出带血的《垓下歌》绝笔,俟后孤军血战,自刎乌江,轰轰烈烈四年的楚汉相争遂告结束。
《垓下歌》含怨恨、诉情仇,淋漓体现了英雄末路之心境。遗憾的是项羽临终也许还不太明白一个朴素道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而大抒天子豪情的《大风歌》作者刘邦,原一介布衣,自诩龙种,以斩蛇起义,先夺取关中破秦,后封汉中王。鸿门宴侥幸逃生,鸿沟绝裂卵翼渐丰。
邦之人格魅力及驭人术堪称一绝:筹谋有萧何、张良;征战有韩信、英布。能依天时地利,方积小胜为大胜,终于在垓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灵璧县境内)完败昔日袍泽加哥们又成对手的项羽,内战落幕,江山一统,史称汉。
《大风歌》乃刘邦在西汉初,荣归故里途中因观天相心生感触而发: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短短三句诗,却将一代帝王君临天下,极目八荒的豪气生动体现。
只有笑到最后的胜者才有这种底气和资本,历史重视的是结果,而过程可以适当忽略。
因此,有些市井无赖味,而特睿智的人精邦哥,几经沉浮至登基成汉高祖,当是历史偶然之必然。
回看霸王项羽:这位重情义,甚至被讥为有些“妇人之仁”(其实也残暴过:如一次坑杀秦卒二十万)的大哥,皆因政治格局不太,心胸狭窄多疑,刚愎自用,性格暴燥等致命缺点,以致曾经的大英雄,西楚贵胄,江东隽杰,竟惜败于历史大潮头,着实令人深感悲怆和失落。
我们尊重成功者,历史不尽然由胜利者书写;我们正视失败者,因在他们身上多少有些自己的影子。
胡侃历史,个人拙见,望方家众友斧正或吐槽。谢谢!
(己亥年腊月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