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墓是中国孝道文化传统的表现。“扫墓不过三代,上坟不过未时”是个别地区、个别人的一种想法,不代表所有中国人。在古代,家族是中国人为了更好生存发展的产物。在生产力低下、统治层家天下、灾害频繁时期,家族把人们团结起来,增强了抵御灾害,共同发展的力量。扫墓除了表达孝心,缅怀前人,更是增强家族凝聚力的一种形式,那个时期,家族墓地成为一年中家族成员聚集的地方,不管王侯将相还是平民百姓,不管是留守故土,还是闯荡于江湖,大家尽可能赶回墓地上香烧纸,祭奠亡灵,在这个地方大家沟通心灵,凝心聚思,即使赶不回去也会遥望心中的故土,遥寄思念哀悼之情,把家族传承团结的思想得以强化,这也是中国人时代生生不息繁衍昌盛的文化信念之一。在那个时期,五代之内为至亲,老祖先不能忘,扫墓要扫五代,更要祭拜祖先,有能力者还要祭拜炎帝黄帝等。后来 ,随着家族观念的淡化和人口流动的频繁,现代法律有规定了三代为近亲,个别地方、个别人就有了“扫墓不过三代”的说法。
“上坟不过未时”的说法,这是阴阳学说的延伸。古代中国盛行阴阳学说,这种学说开始是研究自然科学,后来延伸至人文领域,把世界分为阴间和阳间两部分,阳间为生人世界,阴间为亡灵世界,对应夜晚和白天。夜晚为亡灵世界,白天为生人世界。在这套理论之上就有了祭奠亡灵要在天未亮之前,现在还有某些地区,比如唐山某些山区还存在后半夜上坟的习俗。阴阳理论本身存在缺陷,加上中国人现实主义思想一直为主流,人们半夜祭扫坟墓存在很多不便,最后采取折中,就有了“上坟不过未时” 这样既照顾了亡灵的阴间,有兼顾生人阳间的需求,成为可行性更强的习惯。
当然了,随着现代思想发展,传统习俗也不断改进。扫墓只扫三代也成为一种想法,比如那些出国在外的可能是第二代,他不可能回国扫墓,只能灵活为之。至于未时前扫墓,早已经失去现实意义 ,大部分地方中午前完成扫墓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