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空道人(首见第一回),是作者虚构的幻异人物。因访道求仙,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见一大块石头,上面字迹分明,编述历历,详载石头幻形入世,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即为《石头记》。空空道人和石头的一段对话,可以看作关于文艺思想的一次辨论。空空道人代表传统的文艺观点,石头乃作者自况。空空道人对石头所记故事表示不满:一是无朝代年纪可考;二是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只不过叙说了几个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的异样女子的身世遭际,恐世人不爱看。否定了《红楼梦》的传世的价值。石头针对空空道人的看法,一一加以反驳。主张文艺创作不要拘泥于朝代年纪,不要受历史事实的限制,强调用“假语村言”表现“事体情理”,并批评了专门描写封建阶级理想人物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的小说,主张文艺作品要从图解儒家思想,表现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理治之书”,变为市井俗人喜闻乐见具有美感意义的“适趣闲文”。空空道人终于被它折服,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遂易名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后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載,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又题曰《金陵十二钗》,这就是《石头记》一书的来历。空空道人、石头及其相互间的对话,出于作者的艺术虚构,并非实有其人其事。所以,作者又在另一处说:“因经历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意思是说,作者所要表现的是亲身经历过的一段生活,这样一段生活,如梦幻般地消逝了,现在借石头故事,用“假语村言”叙述出来,演绎成一段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空空道人和石头及其对话,表现出《红楼梦》艺术构思的独特性,它构成《红楼梦》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