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邑东莞,因水而起,因水而兴,不信你看看东莞这些地名,溯其渊源都与水有关——
万江:明朝立村,初名蛋家租。清称万家洲,后改称家租,后据江河交错之地改为万江租,习惯称万江。
麻涌:由于先人爱梅,立村之初名为“古梅乡”,由于此地四周河网密布,同时岸边耕地又以产麻为主,又改名为“麻涌乡”。
道滘:又名济川乡,因潮汐作用,此处多条相通河道有“倒运流”现象,“二水相通日滘”故初名“到滘”,后用同音字称道滘。
石碣:明代,村民加固堤围,在缺口处垒石防洪,名石碣。
石龙:此地原是河滩,有数石隆起,乡民依石筑堤防洪,取名石隆(大坝之意),后成石龙。
横沥:传闻有一条小河叫沥水,它从镇里横中穿过,故称横沥。
黄江:明末有人在河边定居,因河水黄浊,名黄江。清咸丰年形成黄江圩。
清溪:明洪武年间,蓝万成从茅盎村迁清溪边立村,名清溪。
……
很多人想不到,东莞,这个举目望去河网密布,连地名都听起来充满山水意境的“世界工厂”,也是一个缺水城市……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东莞水源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和工程型缺水并存的情况日益突出。东莞目前超过90%的供水水源取自东江,“但东江流域开发利用率已接近河流开发利用的极限,水资源供需矛盾已十分突出”。而且东江来水年际年内分布不均,年际会出现连丰连枯的现象,年内70%-80%以上的径流量集中在汛期。
据东莞市水务局调研数据,东莞多年平均本地水资源总量为20.7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仅251立方米(以825.48万常住人口计),不但远低于1755立方米的全省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甚至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立方米的严重缺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