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名是踏莎行。
正确读音是tà suō xíng,又名“踏雪行”“踏云行”“柳长春”“惜余春”“转调踏莎行”等。
“莎”读 suō ,因为这个字古代只有一个读音,与“蓑”同音。“莎”指的是莎草,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叫“香附子”。“踏莎”指的是踏莎草。踏草是唐宋时期广为流行的活动,“踏莎行”调名本意是咏古代民间盛行的春天踏青活动。
“莎”字后来又产生了一个读音 shā ,一般多用于音译少数民族或外国的人名。但是“莎草”的“莎”仍然读 suō 不读 shā 。另外,“行”不是字面理解的“行走”,而是指韵文的一种体裁。
唐代诗人陈羽《过栎阳山溪》有“众草穿沙芳色齐,踏莎行草过春溪”,北宋寇准自创乐府词取名“踏莎行”。正体为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以晏殊《踏莎行·细草愁烟》为代表。
变体有双调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或双调六十四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 宋代文人精于音律,凡遇旧腔,往往随意增损,自成新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