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是从古自今人们生活中必可少的家畜,有家就有“豕”,即使走过了漫长农业社会,在人类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依然离不开猪的存在,离不开与猪有关的文化。
“家”属于假借字,“宀”代表房舍,“豕”就是猪。“家”的本义是宗庙,在甲骨文中“其侑报于上甲家”、“飨父庚、父甲家”、“仔于母辛家”等等,其中,“报”、“飨”、“仔”指的是祭祀,“上甲”、“父庚”、“母辛”指的是祭祀对象,那么“家”就是祭祀的地方,即宗庙。
在古人的祭祀中,猪是上品,是圣洁之物,因此将“豕”放在“家”中,可见猪在古人心目中地位很高。
古时民间谚语流传着“无猪不成家”的说法,可见农业社会时期,猪对于家的重要性。其实“无猪不成家”与“无女不成家”是同样的道理。
母系氏族时期人们尊崇能生育的母亲,特别是怀孕的母亲才能繁殖后代,女人才是家的核心。而猪又是孕母的象征,所以,有女才会“安”,有“豕”才是“家”。
“家”还有另外一层解读。就是“家”的形状跟母体的子宫高度相似,也都是我们每个人最初居住的地方。后来,古人发明了土葬,“冢”就成了亡人的家,表示来自母体的人又回归到母体子宫当中,灵魂回归母体,才能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