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疫情的原因,相信大家都宅在家里好几天了,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可能唯一的娱乐方式就是看电视、玩电脑、玩手机。
在这个“无网不欢”的信息时代,网络早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必需品。
我们有时候走在大街小巷,时常能听见小孩们在放学路上讨论哪款游戏好玩?今天又拿了多少人头等等,有些小学生用的是自己父母的手机,而有些小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专属手机,
可见,今时不同往日,小学生也已经成为了信息社会里不可忽略的一部分,但是还在上小学的孩子们,对网络信息的识别能力不强,防范网络诈骗的基本能力较弱,小学生遭遇网络诈骗的事件也层出不穷。
案例一,河南驻马店的一小学生,用爸爸的手机在网上购买所谓的游戏源码(外挂软件),不到三月被骗13万。
案例二,10岁的小金迷上了《精灵宝可梦GO》,为了以“优惠价”办理游戏充值,他在游戏中被陌生玩家诈骗,将微信钱包中里父母给的4000多元零花钱分批转给了骗子。
案例三,淮北学生小雨,在兼职群中发现一则刷单赚佣金的广告,小雨前后共刷了4次单,累计垫付3168元。
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未成年人身心发展不成熟,鉴别力低,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和被欺骗遭遇伤害。
如何引导小学生安全上网,抵御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首先从国家层面,监管力度和立法在不断加强:
2016年9月3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起草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标志着我国在营造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网络空间安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网络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方面步入了法治化轨道。
2017年11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法新增了未成年权益保护的相关规定,第十三条明确表示“国家支持研究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和服务,依法惩治利用网络从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其次,我们的家长老师也应该提早进行教育,以下简单列出几方面:
一、网上娱乐谨防过度。
二、网上交友谨防受骗。
三、对网上内容要有取舍,自动远离发布不良信息的网站。
四、网上逗留谨防“毒黑”。也就是要防范病毒侵扰和黑客攻击,不要随便下载不知名网站的程序和附件。
再学习一下《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 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 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 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 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沉溺虚拟时空
最后,除了教育,我们还要采取一些强制措施:
一、如果是小学生玩家长手机情况,家长一定要保管好手机密码,支付密码,不要录孩子指纹,苹果系统不要给apple id密码,给孩子玩的手机尽量不要绑定有很多钱的银行卡
二、安卓有应用锁之类的软件,可以锁定部分软件不允许访问,
三、时常看手机有无异常软件,有无不良的网站访问记录,及时清除并进行教育,如果网站浏览记录无故被删,也要主要注意,可能是看了不该看的网站,
四、规定玩手机时间,时常检查孩子在玩什么内容,如果有异常及时制止并教育。
五、关注聊天软件有无异常好友,是否加入一些不明的群聊,及时制止并教育。
欢迎大家关注,我会时常发布一些安全意识文章,有问题也可以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