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孩子不想学数学,作业马虎,形成了恶性循环,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很理解家长的心情,但千万不要病急乱投医,我们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来分析家长的问题,期望找到病根,对症下药。
1、孩子的情感思维导向偏失
初中的时候,我们很不喜欢英语老师,所以英语一向很糟糕。在我们男生中,常常流传着:“英语不及格,表示我爱国”的话语。只要一上英语课,就会有各种小动作,无论怎样,就是不会听课。
小学的孩子更容易受情感思维的引导。他们不会考虑到未来的自己会怎样,只会看着眼前的“利益”。本身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是“具象思维”:我看到的,才能表达出来,看不到的,就很难去想象。
2、孩子的逻辑思维停滞
数学本身就是一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孩子不喜欢数学,说明孩子对“思考”有些排斥。现在的数学,多会转好几个弯来考孩子的思维能力。虽然只是一个知识点,却有着千变万化的考法。
孩子不喜好数学,说明他不太习惯用逻辑思维思考问题。他更喜欢简单直接,就像家长常常看孩子不顺眼,直接的做法就是又打又骂,简单粗暴,效果直观。
3、孩子缺失“欢愉感”
高中的时候,我们虽然不喜欢数学老师,但对数学却很热衷,每一次考试,我们都会相互探讨,以期找到正确答案。每一次讨论之后,如果自己对了,就会很满足,好像做看一件大善事似的。
孩子不喜欢数学,很可能是因为没有得到这种“满足”,渐渐就会认为学习数学是一件特别枯燥的事情。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其实更容易造就满足感的。
4、孩子缺乏自信和自强心
所谓自信,就是对这一学科有把握。比如看到一道题,我第一感觉是简单。读书的时候,我们班男生做数学有一个特点,遇到一个难题,即便花上一天也要把它解出来,这是自强,也可以理解为“好强”。
学数学就需要有克服困难的心。高中数学班主任告诉我们一句话:数学并不难,只要掌握的公式,跟着公式在草稿本上打草稿,划着划着,你就会发现答案呼之欲出了。所以一直以来,我们班学数学,向来都是不废话,直接上手“比划”。
1、数学课堂不生动
最近有孩子向我反馈,在学校根本听不懂数学。还说语文课讲得很有趣,可是数学课就很无聊,完全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
如果老师的课堂没有吸引孩子,必然会影响他听课的效率。当然之所以这是外因,是因为它是依赖孩子“情感思维”或“逻辑思维”等内因而发生作用的。孩子不爱数学,老师的课程在生动,也是没用的。
2、电视、游戏等天然诱惑存在
我带的五年级孩子,疫情期间,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打王者或和平精英,除此之外,就是看电视。他们最喜欢的明星就是肖战、王一博等等,没办法,长相帅气,确实符合孩子们心中偶像的标准。
没有孩子能抵得过电视、游戏的诱惑,孩子小时候本身的自控力就差,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回到家心思就已经飞到电视、游戏上去了。
3、父母、老师的不作为
题主能着急孩子的成绩,这是好事,说明您是一位对孩子上心的家长。但现在确实也存在一个矛盾——家长不想管、学校不敢管。孩子在夹缝中,找到了“喘息、发育”的机会。
今天家长们都收到一条消息:昨天的数学,孩子们做得很糟糕,只有11个人全对,请家长好好检查。对这个消息,我真的想呵呵,首先孩子学习的责任主要是学校,如果个个都全对,是在彰显老师你教导有方吗?没全对才是好事,不然你怎么知道孩子存在哪些问题?自我陶醉是没用的,期末仍然会原形毕露。
1、填补知识的缺失
题主提到孩子从三年级开始,数学就急剧下降。整整两年,题主也是心大,早在三年级,你就应该醒悟,抓紧孩子的数学引导。不过现在还不算太晚,小学的数学知识并不难,抓紧补还是能填回来的。
具体做法:每天回家,从三年级的数学开始复习,建议家长去书店买一些练习题回来。每天不需要太多题量,不然孩子会反感。每天做5—10分钟的题量,20分钟左右的复习时间久差不多了。
2、提升孩子的“成就感”
前面提到过“欢愉感”,在我接触的孩子当中,大部分孩子上学之初,最先喜欢的就是数学,因为最开始的数学比较简单,加减法,搬起手指轻松搞定。但随着数学“逻辑思维”的难度升级,很多孩子就有些“打脑壳”了。
具体做法:家长买的题一定要简单一些的,所谓简单是相对孩子的能力而言。家长平时要注意观察,孩子常常做错,或者不会做的题,先分析孩子的数学能力。这一点是有难度的,如果家长不懂,可以请教学校老师。结合老师所说,去书店问问店员,买一些相对应的题型回来做。
3、探讨式学习
探讨式学习,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针对某些难题共同探讨。比如当孩子解不出来的时候,家长可以一起参与思考,当然不需要讲答案,只需要提出假设:假设这么思考,能不能解决问题呢?
具体做法:每当孩子询问家长问题的时候,家长要假装思考,同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疑问,家长的疑问主要是引导孩子朝着正确色方向思考。
4、约定式鼓励学习
为什么是约定式鼓励?五年级的孩子,已经是非常聪明,有自己思考判断的能力了。敷衍的鼓励对他们而言,效力不大。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约定奖励——但第一不能时钱;第二不能是过分的请求。
具体做法:比如孩子期望买一件衣服(我带的孩子就喜欢买汉服),家长可以和其约定好,一周或者一个月,我们要学习到什么程度。是把三年级数学课程复习完,还是要做多少套题。当孩子按照要求做了,期间家长要及时给予鼓励,特别是孩子在努力后,有了进步,哪怕进步不大。
在这期间要逐步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孩子重新找回对数学的兴趣。
我是“学子成长计划”,希望对您所有启发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感谢您的阅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