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個節日的來由是戰國時楚國大夫屈原的故事,屈原大夫是有智慧謀略的人,為楚國民眾安寧,給楚王獻了好多好多的計謀,可糊深的楚王都不聽,由於計謀獻多說多,引起楚王煩了,把他貶了流放在洞庭洞邊,由於憂國憂民了得了一憂症,產生厭世,就在農曆五月初五就抱石沉湖自盡。屈大夫生前有個朋友隱士在湖上打魚,聽說屈大夫自盡後就找來同夥要救屈大夫,撈來撈去撈不到,時又逢中午吃飯,漁夫朋友邊吃飯邊想他好朋友屈大夫,就不知不覺的想屈大夫還沒吃飯,唉人死不能复生了,就把竹筒飯倒散在湖水中做祭好朋友,其它的漁民兄弟也學著隱士漁民紛紛地把竹簡飯倒在湖中,也算是祭著屈大夫,因為屈大夫對楚國人民有好的功績,人民為了紀念他,就規定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漁民們劃约船去撈救屈大夫的船,改作賽龍舟,漁民散湖中的竹筒飯改為棕子,就這樣地一代一代流傳下來。屈大夫的死,全楚國人民是悲痛,所以,在懷念他同時大家想一想,在口語的表達上是用互祝快樂還是互祝安康呢,我認為應互祝安康,因為快樂是太高興喜歡了是對屈大夫的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