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在大学是计算机系通信工程专业的,是一个软硬件结合的专业,算是那个时候大学搞学科融合的产物。我的同学毕业后有搞硬件的、也有搞软件的。对于这个问题也算是深有体会。
我们当年一个班男女生加起来一共40个人,最后真正做一线开发的大概有20人,从事硬件开发的就只有5个人,剩下的都做了软件工程师。而一直坚持到今天还在做硬件的就只有3个人了。有一个是在国外,还有一个在大学,真正在国内企业干硬件工程师的只剩下了一个。
造成这种现象根本的原因就是国内企业对硬件开发的不重视,对这方面岗位的需求也小。我本人当时是选择做软件开发的,并且一直做了十几年,而我所在的公司因为要做硬件产品,硬件工程师还算是多的。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能明显的感觉到,硬件方面的研发不光没有进步,反而在慢慢衰退。以前很多产品用的板子还会自己设计和生产,现在为了节省成本都选择外购了,硬件部门基本只剩下了做结构的。而那些硬件开发工程师要么选择了离职,要么就选择了转岗。
而这种现象不光是企业如此,在我们的高校也同样存在。我一个在大学计算机系当老师的同学说。他们新成立的人工智能学院,软件人才十分充足,可想招个硬件方向的却非常难。因为愿意搞硬件的人太少。为什么不愿意搞呢?因为硬件方向要出成果很难,往往搞很多年都出不了成果。而没有成果不光个人待遇提不上去,申请项目资金也是没有指望。
总之因为硬件开发的特性,企业规模越大均摊成本就越低。企业用人需求肯定都集中在一些硬件巨头企业。整体的市场需求没有软件工程师大。而在大学学术研究方面,因为硬件出成果的不确定性,也导致愿意从事这块的人不多。所以就造成了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大多数人选择当软件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