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话里,月亮里有过姮娥(后改名为嫦娥)、蟾蜍、兔、桂、吴刚。由于古代神话的流传比成文要早,因此根据文字记载,我们只能推出神话的最晚出现时间。下面是对神话记载的梳理:
嫦娥本名为姮娥,后因避汉文帝刘恒讳,改作“常娥”“嫦娥”。嫦娥奔月的故事作为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但是,在各个版本的记载中,嫦娥奔月的原因和结果,其实都有很大出入:
《淮南子》卷六〈览冥训〉中,没有关于嫦娥为什么偷不死药的记载,只交代了嫦娥本人的结果:她成为了月亮上的一个精怪。
譬若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何则?不知不死之药所由生也。是故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
东汉·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
张衡《灵县》中,同样没有交代原因,只是在《淮南子》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了:嫦娥不但是一个月亮上的精怪,还点名了嫦娥的形态——蟾蜍。
「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以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干宝《搜神记》是唯一一个交代了嫦娥奔月的背景的,在《搜神记》里,嫦娥的窃药和奔月都带有了一丝命定的神异色彩:奔月前,嫦娥特地找人占卜,得到了“吉”的指令。
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恐毋惊。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蝫」
月中有兔的传说略晚于蟾蜍,汉·刘向《五经通义》
「月中有兔与蟾蝫何?月,阴也。蟾蝫,阳也。而与兔并明,阴系于阳也。」
在魏晋南北朝时,月兔捣药的说法出现:
晋 傅玄 《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
月中有桂的说法出现较晚,最早在《太平御览·卷四·月》中有记载:
虞喜《安天论》:「俗传月中仙人桂树,今视其初生,见仙人之足,渐已成形,桂树后生焉。」
吴刚伐桂的传说出现晚于月中有桂,见于《酉阳杂俎》卷一〈天咫〉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骞林是出现最晚、影响最小的传说,见于道教典籍《云笈七签》卷二三:
有七宝浴池,八骞之林……比十七日至二十九日,於骞林树下,采三气之华,拂日月之光也。”
传说这一片月中树林又可以称为“药王”,食其叶者可以成为玉仙。
以上就是对月中生物传说的梳理,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