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分析】:关于历史“时间”是怎么计算的,比如:敬王元年。从问题本身来讲,所谓“历史”,指的就是过去发生的史实事件,而人们对事件的记忆和记录的依托就是历法,也就是说没有历法时间作为依托,史实事件就没法达成共识形成记录和记忆,所以历史“时间”的计算方法其本质就是古人的天文历法,而古人的天文历法演变过程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其中“敬王元年”属于王公纪年法,是古人用来“纪年”的其中一种计算方式,而天文历法对于自古以来就以农耕文明为主导的中华民族而言,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意义,也正是由于人们对时间有了认知,才真正开启了人类文明的创世纪,所以时间对于我们的祖先的重要程度,远远超出我们今人的想象,关于历史“时间”是怎么计算的,我们可以从古代天文历法入手来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甲骨文的“时"是“日”上面一个“止”,本义是太阳运行的分隔,所以古人认知时间首先是从认知太阳开始的,所以古人把时间又称之为“光阴”。
从古至今,古人对历史时间的计算方式,有着一个不断演变和变化的过程,而计算方式演变背后的实质是古代天文历法的进步和发展的过程。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在古代,农业耕种的播种时间就是人们的“天”,天时决定了人们一年的收成,所以人们常说“靠天吃饭”,但是在古代,从三皇五帝开始,能真正观天授时的只有当时的部落领袖,也就是帝王。
比如《尚书·尧典》记载: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天文历法成为天命的象征,因此制定历法和颁布历法成为帝王的首要任务,这也是为什么新的帝王就要颁布新历。每个朝代都要"立正朔"。
古人认识时间是从太阳开始,所以我国最早的历法就是以太阳为中心的太阳历,也就是伏羲的八卦历,至今我们仍把日历称之为挂历也源于此,将一年分为10个月。 女娲时期,女娲补天创立了太阴历以月亮的望朔为制定太阴历,将一年划分成了十二个月。
而一年的划分是以太阳的回归周期为参考。
上古时代,历法的创建主要源于农时的需要,而人们主要是以氏族部落为主导的群居生活,我们所熟悉的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其实都不是一个人,而是部落领导者的通用称号。
黄帝时代,历法有了一个突破性的发展,就是在太阳和月亮为基础上加入了星辰,从而建立了以北极星为中心的阴阳合历,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黄历。
《正义》注曰:“系本及律历志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造律吕,大桡作甲子,隶首作算数,容成综此六术而著调历也。”
从黄帝开始,古代的历法可以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后每种历法在黄帝历法基础上完善增改。
《黄帝内经》中完整的保留了上古历法的记载: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甲子相合名曰岁立。谨候其时,气可与期。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故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
黄帝时期,文字创立,天干地支完善,六十甲子的干支历法建立,很多人说,西汉以前,只有干支纪日,没有干支纪年,我认为这是一种误解,六十甲子的历法一建立,年月日比必然是同时建立的一个完整的历法模型,有干支纪日,必然有干支纪年纪月。
因为年月日的概念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当时历法知识只掌握在极少数的帝王手中,而帝王通过观天象授予民时,从而指导人们的耕种劳作,由于文字传承的不便,而干支历法刚刚创建,并不成熟,所以五帝时期,到史学界公认的西周共和元年为确切纪年的开始,以往的时期都是以帝王名号作为历史时间的记录,历代君王还是以观天象授民时为主导,干支纪时为辅,并不流通。
西周以后,《史记》中明确记载了西周共和元年及其以后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也从此开始,有了明确的书面文字记载的纪年,史学界称之为"王公纪年",王公纪年就是以王公即位年次来纪年的,比如“敬王元年”就是东周第十四任君主周敬王新君即位的第一年,往后是二年、三年......。
战国时期,天文学家了解到岁星移动的周期规律,从而采用了岁星纪年的方法,但岁星的回归周期并不精确,所以岁星纪年并未完全推行起来。东汉废止了岁星纪年法,仍用干支纪年法。
到汉武帝时代,颁布了《太初历》,历法又有了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太初历调整了太阳周天与阴历纪月不相合的矛盾,并纳入了指导农时的二十四节气,成为了最精密的历法,以后历代历法的修订都是基于此。
同时君权神授理论的提出,君主专制正式开启,汉武帝首创年号来纪年,称之为“年号纪年”,年号是皇权的象征,在此之前的只有年数,而无年号 ,汉武帝刘彻首创年号“建元”,从此开启了我国历史上年号纪年的制度。自此以后,历代皇帝登基首要事情就是更改年号。
虽然年号纪年一直都在使用,但天干地支纪年也从未放弃使用,汉章帝元和二年,全国推行干支纪年,自此年号纪年与干支纪年很多时候都是同时兼用的,
“如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
自东汉官方推行干支纪年以后,干支纪时就一直没有中断,干支纪时也推挤到古人生活的方法面面直到现在,干支纪时的二十四节气还在指导我们的农耕劳作。
结语:历法是天命的和皇权的象征,所以历史时间的计算方法其本质还是以帝王纪年为主导,无论是开始的"王公纪年"还是后面的"年号纪年",都是帝王纪年的一种体现。而普通百姓是没有机会学习和掌握历法的,所以历史时间的计算都是围绕帝王君王而计算。
但是自东汉干支历法的普及和推广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干支纪时不仅仅是历法的象征同时也上升到了哲学角度,是传统文化一切学科术数的核心基础,二十四节气的普及也让老百姓也有了机会学习天文知识,由此民间产生了基于干支历法的简化版:生肖纪年,就是基于干支纪时的民俗版,以方便百姓计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