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有一句老话,家财万贯,带毛不算,这句话也就是说,养殖是有风险的,比如这2年发生的非洲猪瘟,生猪大量死亡,病死率虽然不是100%,但是发病的猪场即使有存活下来的猪,也是少之又少。有的猪场生物安全防控做的优质,能够避免很大的损失,采取精准的拔牙模式,降低了死亡率,但是存栏也是大幅减少。至于题主问的问题,养猪的一般成活率在自繁自养的情况下能达到全群的90%,就很不错了,如果按阶段成活率,比如育肥阶段就能达到98%以上,如果是哺乳阶段,成活率可能在90%左右,有的会比这个还低,保育阶段会在95%上下,因为成活率的高低涉及到很多因素,猪场的设备设施,生产操作流程,还有最关键的就是生物安全防控。
猪场每个阶段都是相辅相成,本阶段的成活率与上一阶段的生产管理有直接关系,育肥阶段的成活率与上阶段的保育有直接性关系,保育与哺乳阶段的饲养管理有关,哺乳阶段的成活率就与母猪的生产管理有关,所以养好猪的基础就是养好母猪,同时做好每个阶段的饲养管理,标准操作,但是每个阶段的衔接就离不开生物安全防控。
生物安全防控的目的就是,消灭疾病传染源,阻断疾病传播,保护猪群。分为内部生物安全和外部生物安全。
猪场分点饲养,三点饲养和两点饲养,三点饲养是种猪、保育、育肥相互间隔1~2 km以上;两点饲养是种猪为一个点,保育猪和育肥猪为一个点。这样可以把携带病原体的种猪群与易感的保育猪和育肥猪之间建立起隔离屏障,种猪携带的病原体降低传播给保育猪和育肥猪。
如果猪场设备设施无法改变,应该在生产流程上调整,各阶段的猪分区域饲养,区域间有消毒设施,隔离墙,区域内设置单元式,每个单元内全进全出。
每个阶段的人员禁止串舍,如必需进舍,淋浴,消毒后,穿戴消毒后的工作服方可进入。
猪群转出后,猪舍清洗消毒空栏保持在7 d ,下一批猪才可以进入。残留的病毒、细菌会大幅减少。通道、猪舍外围也进行消毒。
还要灭蚊蝇、老鼠,驱鸟。
外部的生物安全主要是针对人员、饲料、车辆、物资的防控。
减少场内人员的外出次数,禁止其他养殖场在职的员工进入,返场员工需经严格洗澡消毒,在隔离区域24小时后穿着消毒后的衣物进入生活区。
饲料的防控,禁止从疫区购买玉米等饲料原料,最好不使用添加猪源性饲料的添加剂,关注原料是否有霉变。饲料使用前放置24小时以上使用,最好使用高温质粒的配合料,猪场可以安装高温质粒机,饲料库可以使用臭氧消毒。
车辆要求,运输饲料车,物资车,如果有中转,经过消毒后转入中转车,最好设立烘干房,60℃、30分钟以上,期间司机禁止下车,如没有烘干房,必须经严格消毒后方可入场。场内的车辆只在场内使用,严禁出场。最关键的拉猪车禁止进入到生产区,设立中转台,中转车,拉猪车必须经过洗消烘干才可进入到出猪台,中转车在拉猪车还未进入到出猪台时提前将猪运到,提前离开,做到不接触,车辆在使用前后需进行消毒,饲养人员不与运输猪只车辆接触,有专门人员负责。
物资需要放入专门的消毒间,熏蒸,24小时候方可使用;疫苗,药品,快递包裹,需拆除外包装,放入消毒间,24小时后才可取出。
猪场应该把生物安全防控作为猪场疫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在保持各阶段的营养需求,各阶段对环境的要求;最后做好疫苗免疫和猪群保健。只有这样,才能够大幅提高成活率。
以上内容希望对你能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