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动我们的是,为了一件小事,杜甫竟然写得千回百折,用心动情。
杜甫一生大半的时间在中国大地上颠沛流离,吃过许多苦,有时候到了衣食无着的地步,为求一口饭,他也曾向他人求告,看尽他人的眼色,阅尽世态的炎凉,所以他才会殷殷叮嘱吴郎“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这妇人已经被生活逼迫到了绝境,“无食无儿”,只能靠打点邻居的枣子充饥,所谓人穷气短,她来打枣子的时候内心必然是战战兢兢的,在这个时候,我们更要体谅她的“恐惧”,对她的态度要特别亲和,不要让她觉得在接受施舍,不要让她感受到压力。
杜甫想要达成的不仅是让西邻妇人继续来打枣,而且还想让吴郎对妇人的态度好一点。
我们常说要体察人心,孰不知体察人心的前提要么是自己曾有过类似的经历,要么是能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杜甫懂得妇人的苦,所以他才会如此细腻和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