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校前身是教管会,其功能类似于一个小型的教育部门,对教师等教育资源有调配权,目前部分地方还实行这样的管理模式。
目前来看,中心校及校长依然是具备很强行政功能的单位和职位。要做好中心校长,要对自己的岗位有清楚的认识,不缺位,不越位。
一,要合理提出资源配置建议。要对中心校辐射范围内的适龄人口及变化趋势有一定的认识和把握,充分考虑城镇化等因素影响,合理向教育部门提出资源配置建议,积极争取资金支持,改善办学条件,满足教育需求。
二、要合理推进各校点的学段布局。着力在区域内办成一所标准化中心完小,小学高年级段学生相对向中心完小和办学规模较大的寄宿制中心完小集中,教学点原则上只办1-3年级,并安排附近村组学生就近入学,努力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就近接受良好义务教育需求。
三、建构共同愿景。要建构学校近中远发展目标,其中学校要办成什么样的学校、管理团队是什么样的、教师是成为什么样的教师、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必须具体明确可操作,实现目标的方法路径,具体的实施方案,并通过教代会等各种形式成为全体教师、学生及家长乃至社会的共同愿景。
四、配套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是学校的“法”,不仅要符合社会法律规范,也要有学校特色,确保依法治校,杜绝人治。
文化建设是学校的灵魂,要充分体现德育为先,不仅要有物化的部分,更重要是活的部分,比如学生的理想信念、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劳动教育、品行培养、心理健康。
特别要注意绩效奖励制度,通过教代会等形式形成合理绩效分配制度,坚持向一线教师倾斜。建立评先选优制度,重视教师对精神和荣誉的需求。
五、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打造管理团队,首先从校长做起,做一个学习型团队的带头人,所有管理者必须在教学一线工作,特别要选好用好校点负责人。对教师队伍的结构、素质有充分的掌握,制定区域内教师合理流动的机制。重视教教师专业化发展,让教师在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过程中价值得体现。注意分类分学科对教师进行培养培训,比如班主任、学科组长、备课组长等。
六、要高度重视教科研。要注意走出去,引进来,建立学科组,定期开展教研,研究学生、教材、教法。特别重视集体备课,成立备课组,真正开展集体备课,确保教案实施前得到充分的讨论,集聚智慧,形成区域内统一的学案教案。教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七、拥抱教育信息化。中心校很大一部分处在边远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往往匮乏,特别是师资不足、质量不高、不稳定等问题突出。更需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精准分析、精准教学等技术平台,改善教育教学。
八、重视对师生的关心关爱。建立一套关心关爱制度,让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校园欺凌等问题及时得到关注,让教职工感受到集体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