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雪芬先生,有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有名越剧优秀演员、越剧艺术大师、越剧宗师、越剧前辈、老一代艺术家、我国一代越剧大师,越剧“袁派”便是由袁雪芬创立的,“越剧十姐妹"之一。
1949年9月,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在京召开,当时年仅27岁的袁雪芬和京剧大师梅兰芳、周信芳、程砚秋作为戏曲界特邀代表出席了会议,并参加了开国大典。
那时统战部的周而复,统战部长,他跟袁雪芬讲的,她当时很有意思的,他说戏曲界的代表有四位,梅兰芳、周信芳、程砚秋如她,她听了吓了一跳,她说,他们三位都是艺术大师,自己是只有二十几岁的,还不能称为艺术上真正成熟的一个演员,她说自己有何德何能,参加那样的会议,后来于伶先生知道了,于伶先生是地下党,他知道了,他把她作为一个小孩子那样,他说怎么名字可以换呢,他说这是中央决定的,你还是要去啊。他又说你演了好多戏,上京赶考,你到北京去过没有啊,她说她没有,他说你去考个状元来不好吗?他把她作为像小孩子那样送上北京了。
提及当年往事,袁雪芬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她到北京开会,她只用眼晴看、耳朵听,也不会多讲话,在这开会中间,当时毛主席的报告、周总理的报告,各路的英雄、模范,都是那样的人物,那对她来说都是第一次感受到,非常非常激动,讨论共同纲领、建国大纲,他们是49年9月开的会,10月1号到城楼上,毛主席在城楼上宣布,他们站在城楼的前面,跟毛主席大概相差十来米那样的地方,毛主席讲,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时听到那样的话非常非常激动,这时候他们五星红旗的升起,毛主席的讲话,城楼上毛主席的讲话都有回声的,群众的那个呼声不得了的。袁雪芬感觉到作为一个中国人非常值得骄傲的,好像腰板也挺起来了。
去北京在袁雪芬看来,是难以想象的一件大事。更何况,是去商议国家大事。她作为一名年轻的越剧表演艺术家,能去参加这个有历史意义的盛会,是难得的。著名的越剧编剧徐进在《舞台姐妹》这个剧本中有这么一句话,“认认真真智戏,清清白白做人”。这也正是袁雪芬做人的原则。旧社会里,她同各种恶势力做斗争、从不屈服。
她的父亲是一个知识分子、教书的,在他们家乡像她父亲那样的人挺少的,他对女孩子、男孩子没有两样看待,可是她的母亲她非常勤劳的,她有个传统观念,她觉得女孩子总要给人家的,特别他们家乡非常穷困。一般对女孩子,哪家把两个女孩子养大的那是很少的,袁雪芬出生正是第三个孩子,前面哥哥姐姐死了,所以她出生以后,一连生了几个女儿,***妈觉得没希望了,所以在她脑子里她感觉到父亲是非常尊重她的。她还不懂事的时候,父亲就跟她讲要自立,她想自己不是立得挺好吗,他说不是,这自立,你不要靠爹,不要靠娘,将来你长大了,也不靠丈夫要靠你自己,这叫自立。噢,她那个时候只有6岁,他跟她讲这些话,所以从那时开始他就是说,要有文化,我们人穷志不穷。女孩子要自尊自重,要自己看重自己等等的教育。就是在父亲,在她幼小生命当中起了很大作用。
说起她学戏,她只有11岁,那真是“年幼无知”了,在14岁时,这个班长因为这人不但要大家演出赚钱,他还要希望把一些女孩子去做联络的工具,他也想坑害她,她只有14岁,他们想找一个盖县财主收她作为过房女儿,结果让她认识到这个人不怀好意的,她就是理直气壮地讲,这个人原本是浙江省的叫张载阳的省长的女婿,她说我爸爸教育我是怎么样的,我们要自尊自重的,自己还是个小孩,你们那样对我,那怎么行,她是坚决不同意。所以小的时候第一仗打得很漂亮的。
可以讲,能进京参加政协会议,是一个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倒是在于她对越剧改革的奉献精神,袁雪芬正是越剧改革的先行人。她到上海所有的沪剧、淮剧,所有的剧种她都去看遍了,包括京剧,后来她看了话剧,特别看了《文天祥》,《文天祥》就是这两句话,“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满场鼓掌,我们越剧为什么不可以呢,于是触发她,她说她要改,她要像话剧那样改,她要把话剧这一套来改造越剧。那时老板给她四万块钱一个月,那她对老板说给自己工资十分之一好了,你给自己四千块,其它钱她说请编剧导演跟她一起,那样就在大来剧场请了编剧导演跟自己一起来改戏,所以在改革当中,一面话剧电影好的那种东西都要学习,一面当时传字辈就要没落了,就是昆曲的传字辈,她去看他们的演出,把他们的舞蹈动作也吸收,所以在越剧改革中,依靠两个奶娘,一个是话剧的,一个是昆曲的,通过袁雪芬自己把它消化了以后,在舞台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