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我没有深入学习魏碑,但也很喜欢这种书体。
《张猛龙碑》全称《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碑》,同汉隶一样,可能是因为当时的书者没有多少名气的原故,那个时期的碑大多没有书写者的名字,该碑也是没有注明书者名字。该碑现存于山东曲阜,碑阳共24行,每行46个字,碑额书“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三行十二字。
《张猛龙碑》为正宗北碑书体,古人评价其书“正法虬已开欧虞之门户”,被世人誉为“魏碑第一”,在书法文化史上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清杨守敬评其:“书法潇洒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此”。沈曾植评:“此碑风力危峭,奄有钟梁胜景,而终幅不染一分笔,与北碑他刻纵意抒写者不同。”康有为谓:“结构精绝,变化无端”、“为正体变态之宗”。该碑已开初唐楷书法则的规模。
《张猛龙碑》运笔刚健挺劲、斩钉截铁,可以看到《始平公》的影响,如横、直划的方笔起笔,转折处的方棱及三角形的点等,都保留了《始平公》的旧貌。但也并非笔笔都方,而是变化多端,有方有圆,比《始平公》更精美细腻。字体略长,结体已经是比较标准的楷书了。碑中单字结体非常端丽,有的笔画结体中,甚至有一点行书的味道,尤其是碑阴。
我们知道,中华书法史上有两次重要的隶变事件,一次是秦末汉初发生的第一次隶变,中国的书法字体由小篆变化产生出隶书;第二次是魏晋时期发生的第二次隶变,由隶书衍生出草书和楷书。
我认为,魏碑同章草一样都是汉隶在第二隶变之前的过渡书体,由隶书产生出草书是经过了章草的过渡,而由隶书向楷演变是经过了魏碑的过渡。所以,这个时期的章草,非草非隶,亦草亦隶;同样,这个时期的魏碑也是非楷非隶、亦楷亦隶。
《张猛龙碑》无论在笔法、还是结构上都更具楷书的样子,尤其是笔画上已经很少有波磔这种隶书的典型笔画,更多的使用了转折、提按、顿挫这样的笔法,已经具备了比较成熟的楷书元素。所以,《张猛龙碑》应该算做楷书。
1、注意其单字结构。《张猛龙碑》字形还具有隶书的形象,总体呈扁方造型,个别字因其自身造型而保持长方,但主流上是扁方。
2、注意其笔画特征。《张猛龙碑》笔法上多用方笔,形如刀削斧凿,铿锵有力,有棱有角,所以,在临习时不能将笔画写得过圆。
3、注意其俯仰穿插。《张猛龙碑》不同于唐楷的死板、端正,笔画俯仰灵动,穿插有序,个别字还有笔画之间的呼应,带有行书笔意,书写时应该发扬这种笔法。
4、注意其刀刻痕迹。魏碑、尤其是北碑书法大多以方笔为主,刀刻斧凿的痕迹很重,在临习时不要太突出这种金石气息,有时刻意强调反而使书写的东西过于板硬尖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