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收购沃尔沃」已经很久之前的事情,然而这种说法从来不是对的。因为吉利收购的仅仅是“沃尔沃轿车公司”,瑞典沃尔沃集团的业务范围是很大的。比如知名度极高的沃尔沃商用车,其旗下的品牌包括:沃尔沃卡车,雷诺卡车,马克卡车,沃尔沃客车等。同时沃尔沃还涉及建筑设备的制造,以及金融服务等领域。
图1:沃尔沃重卡
图2:沃尔沃挖机
沃尔沃轿车业务在欧美市场的表现相当一般,原因在于欧洲车市的巨头实在太多,在技术层面超越沃尔沃的存在不胜枚举。而该品牌的轿车主要定位于普通代步车型,但是欧洲汽车用户普遍追求理想的操控与强大的性能。
北美用户则追求大排量高性能的游刃有余,喜欢的车型是大号的豪华越野车和皮卡;剩余的低资产或负资产用户只能去选择节油且价格很低的代步车,然而欧系汽车的定位有些不上不下的尴尬,且产品定位并不是非常低。所以在市场竞争中输给了廉价的日韩系汽车,最终落得个被淘汰的解决,现阶段以用户普遍不够成熟的中国车市为核心,但未来怕也是够呛。
沃尔沃轿车业务依然成为集团公司的包袱,所以在1999年被福特汽车收购。福特买来沃尔沃花了65亿美金,只是很可惜的是雄心壮志用错了地方;福特林肯品牌的轿车难以获得欧美用户的认可,寄希望于重新塑造沃尔沃这个已经一败涂地的品牌怎么可能成功?价值收购之后同样没有价格与技术优势,车辆的PPH成绩以及养护成本也不理想,结果会怎样也就不难猜测了。
沃尔沃不出预料的连年亏损,在福特旗下的十年后即使成为“美系汽车”也改变不了欧系血统的“缺点”。而在这一阶段恰巧又经历了一次金融危机,福特面对沃尔沃这个“吊车尾”已经不堪其重负了。于是在2010年将沃尔沃低价甩手给了吉利汽车,全资收购也只用了18亿美元;由此可见沃尔沃为福特带来了什么,但吉利却不怕。
重点:汽车用户普遍不具备对优秀车辆的鉴别能力,因为对于机械原理几乎是一窍不通,选车的参考是车辆是否足够大、关门是否足够闷、配置是否足够高——重点为车辆是否为外国品牌。由于西方文化过早侵入导致长期养成的文化自卑,决定了大宗消费品往往更偏向选择外国品牌,在这一阶段可以说“洋屎”他们闻着香,沃尔沃是欧洲瑞典的汽车品牌哦。
在拥有百年汽车史的欧美,一个没落的品牌是不会被认可的,技术水平与真实的性价比是衡量车辆价值的参考。但是在没有汽车文化的消费市场中,沃尔沃这种数度易主的“破落户”看起来仍然是挺「高大上」的;吉利汽车正是抓住了用户的这一消费心理,在收购沃尔沃后仍然降低定义为“高端欧系车”,其实至少沃尔沃轿车已经属于华系(等于入籍),但这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于是吉利依靠沃尔沃有效的提升了品牌形象,沃尔沃也依靠吉利这位金主继续苟延残喘。不过这种合作真的是“塑料友情”,因为两者之间的纽带上都写着“利益交换”;如果有一天吉利不在需要沃尔沃的发动机技术,或者有更理想的选项可以收购,那么沃尔沃被“甩卖”的可能性仍然是很高的,沃尔沃只是枚棋子而已。关于吉利沃尔沃就聊这么多了,优惠幅度动辄10万的沃尔沃真的没有什么意思。
编辑:天和Auto
内容:原创发布
欢迎留言讨论,保留版权保护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