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7月1日工信部严格要求取消“流量漫游费”的大限日已经很近,伴随而来的则是大批打着“不限量流量”幌子的话费套餐扑面而来,带给用户强烈的大脑冲击,同时也毫无底线地刷新三大运营商的下限。
互联网不限量套餐从去年开始集中爆发,起初还明码标价为199元、99元,到现在已经变成65元、30元甚至是十几元不等,运营商美其名为是积极响应工信部“提速降费”的号召,实际上却是另有玄机,套路满满。
近日,工信部的一则重大发话引起人们对“不限量套餐”的热议。针对国内通信运营商在“不限量”套餐内包含隐藏限制条款等宣传问题,工信部召开重要会议,明确要求三大运营商规范宣传。
工信部指出,运营商应该高度重视当前“不限量”套餐宣传中存在的问题,不得夸大宣传,对于限制条款要着重醒目标示,营销宣传要做到真实、准确、实行明码标价,不得片面夸大或混淆优惠幅度,让用户明明白白消费。
同时,工信部还要求运营商完善套餐设计,加强资费公示,完善用户流量使用告知和提醒服务。对此,三大运营商均表示立即开展自查,规范宣传经营行为。
通过统计分析,我们知道当下三大运营商中所有的“不限量”套餐都是有限制性条件的,在每月超出一定流量范围后,运营商都会对其采取限速停网措施,并非真的不限量。
以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为例,它们的不限量套餐往往只允许用户每月使用40GB流量,在超过40GB之后将进行限速,超过100GB后会采取停网措施,次月主动恢复;而中国移动则更加苛刻,大多仅允许用户每月使用20GB流量,超过该范围后便限速。
但是,三大运营商在向广大用户介绍此类套餐的时候,往往都会非常显眼的说到“流量不限量”五个字,至于超过40G、超过20G等限制性字眼只会以“灰色小字”出现在用户很难看到的不显眼地方,存在欺骗嫌疑。
所以,希望大家以后选择各大运营商“不限量”套餐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看清楚问清楚之后再办理,否则很容易便陷入套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