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冬养三九,夏养三伏。那么三伏天如何计算?又有哪些讲究和规矩呢?接下来带大家一起看看。
要搞懂三伏天推算,首先要了解天干地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guǐ)被称为“十天干”,简称“天干”。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被称作“十二地支”,简称“地支”。
天干地支,依次按照甲子、乙丑、丙寅、丁卯顺序...循环组合,形成我们常说的六十花甲子。
通常来说,三伏天一般30天。但其实三伏也有40天情况。按农历计算,一般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到8月中下旬。
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干支纪日法中带“庚”的日子)算起为【入伏】,立秋后的第二个庚日为【出伏】。“头伏”和“末伏”固定10天,因为天干10天完成一次循环。但“中伏”由立秋后首个庚日之间的天数决定。这样中伏就可能是10天或者20天,相应的三伏天就是30和40天。
而今年由于农历闰4月,我们又喜提40天豪华版三伏?
流传最为广泛的风俗就是“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由于伏日里天气特别热,人们一般胃口不振,也就是民间常说的“苦夏”,为了防止夏季身体营养跟不上,所以会吃一些有营养的东西,而饺子正是这一最佳选择,不仅开胃还特别有营养。同时饺子也叫“伏(福)贴”,有纳福吉祥之意。
伏天天气炎热,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羊汤,出一身汗,既舒服同时也起到解暑的作用。暑天主阴,人体更容易被侵蚀,所以吃一些热性发汗的食物,能够提升身体的抗病能力,祛除身体内的暑湿。
我国南方地区伏天有吃“姜汁鸡蛋”的习俗,在姜汤中打入鸡蛋,加入红糖。按照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炎炎夏季吃一些姜汁鸡蛋不但可以治疗苦夏,也可以缓解夏天出现的低血糖症状。
每到伏天医院门口就是排队贴“三伏贴”的盛况。因为三伏天时机体代谢旺盛,药性容易由皮肤渗入,从而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
三伏贴
“三伏”期间高温、高湿,切不能过度贪凉,尤其越是热的时候越要有节制。如果贪图一时痛快,大吃寒性食物,身体的气血遇冷而凝,更容易引起中暑。所以,伏天适当喝些热水出出汗对身体也是有益的。
入伏后天气闷热湿度大,出汗多。大量出汗容易受到暑湿侵入,因此在三伏天期间要保持身心放松。
有条件的话中午可以午休一会儿,保持下午有充沛的经历;同时也可以在清晨或傍晚温度不高的时候适当做一些户外运动,放松放松身心。
三伏时节,天气酷热容易中暑邪。因此外出我们要做好防晒并及时补充水分。
中暑处理方法:
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通风阴凉的地方,让患者仰卧,脱去外套,同时打开电扇或空调,避免直接吹风尽快散热。其次,用湿毛巾敷头部、腋下等处,有条件的话可用温水擦拭全身,同时进行皮肤、肌肉按摩,加速其血液循环,促进散热。还可服用一些绿豆汤、淡盐水藿香正气水、胶囊等进行解暑。
小暑大暑紧相连,气温升高热炎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