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山河》讨伐明国、征服世界(上)
有则腌臜日本人的笑话挺有意思:二战后日本首次出席国际会议轮到日本发言,主持人半天没听懂说啥,提示日本人说英语,日本人很委屈:我说的就是英语,
主持人说那你站起来讲话,日本人还是很委屈:我一直都在站着呢。
日本天正二十年(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五月,日本关白、大政丰臣秀吉将一封足够千秋万世讥笑千年的印状呈给日本天皇,书状中声称:【日本大军要占领朝鲜,征伐明国,请天皇三年后进驻北京,日本的十余藩国作为天皇的直辖领地,秀吉则前往明国就任关白,并分封北京周边的土地为一百余国,秀吉进入北京以后,然后征服印度、欧洲及西亚再移住宁波】,
在同年在毛利辉元的书状中,亦有【此番初征大明,即如以山压卵。而则非只大明一国,天竺、南蛮(西欧)等亦如】这样的不知天高地厚的狂言。
日本占领朝鲜并非只是为了朝鲜一地,其狂妄的野心是想要吞并整个亚欧大陆,那么是谁?是什么给了日本人不知羞耻不知天高地厚的勇气呢?
难道是当年击溃入侵九州的元军,自认为就可以称霸天下、自不量力的心态?
难道是丰臣秀吉征伐小田原统一日本的时候调动了日本前所未有大规模的兵力,自己就已经有实力可以和对岸的大明国一较高下?
难道是迷之自信手中的“铁炮”(鸟铳)和武士刀?或许都有。。。
日本文禄元年(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4月12日,登陆釜山的日军向朝鲜方面下达了最后通牒,朝鲜方面的回复就是没有搭理他们,小西行长icon和宗义智所率的日军第一军团盘算着同朝军打仗是徒劳无益的,因为他们的真正目地和对手是庞大的明国,于是将【李氏朝鲜臣服并作为远征明朝的向导】换做【借道朝鲜进入明国】,想借此对朝军进行劝降。
4月13日,为了确保进攻朝鲜各路登陆大军建立桥头堡的同时,为了控制釜山沿岸的制海权,十分了解朝鲜情况的对马岛领主宗义智参谋并策定了分兵多路的策略,进攻占领釜山本城的同时,同时对多大镇、西平浦等各处港口、城砦同时发动进攻。
4月13日清晨,日军在开始攻击,由于向城内发送的借道的书状未能得到守城将领郑拨的回应,宗义智首先率军开始向釜山城内发起进攻。另一方面第一军团长小西行长亦率军袭击了多大镇的城砦。
不得不说一下日本人的迷信和狂妄不是一点根据没有,日军在铁炮(鸟铳)的掩护下开始搭梯攻城,城下猛烈的射击居然压制了城头朝鲜军的防御,铁炮这种新式武器对于防守城墙的朝军来说具有压倒性的杀伤,直到后来朝鲜金时敏将军令朝鲜的军器寺仿造出铁炮的仿制品,然而朝军在此之前几乎没有火器可用。
宗义智的攻击得手后,朝军被迫退回第二道防线,朝军将领郑拨虽组织了弓箭手进行反击,但是局面已经难以防守,朝军又溃退到了第三道防线,几个小时的战斗之后,朝军的弓矢消耗殆尽;郑拨被乱抢打死,朝军群龙无首丧失战意,日军于13日上午9时许攻入釜山城内,驻守釜山的朝军基本上被日军屠杀殆尽。
而釜山的攻陷,也标志着日军第一军团最初目标的达成。以此为始,文禄•庆长之役正式拉开帷幕。秀吉于文禄元年3月13日发布的《征朝部队编制表》显示日军共分为九个编组及水军一支。通常称日军为九个军团或九个备队。
第一军团
兵力:18700人
总大将:小西行长
宗义智、松浦镇信、有马晴信
第二军团
兵力:22800
总大将:加藤清正
锅岛直茂、相良赖房
第三军团
兵力:11000人
总大将:黑田长政icon
大友吉统
第四军团
兵力:14000人
总大将:毛利吉成
岛津义弘icon、高桥元种、秋月种长、伊东佑兵
第五军团
兵力:25000人
总大将:福岛正则
户田胜隆、长宗我部元亲、来岛通之、来岛通总等
第六军团
兵力:15700人
总大将:小早川隆景
小早川秀包、立花统虎
第七军团
兵力:30000人
总大将:毛利辉元
第八军团(驻扎于对马岛)
兵力:10000人
总大将:宇喜多秀家
第九军团
兵力:11500人
总大将:丰臣秀胜
水军:九鬼嘉隆、堀内氏善、杉若氏宗、桑山小传次、藤堂高虎icon、胁坂安治、来岛通之。
日军的步兵(足轻)这个时期作战的主战法是采用铁炮和弓箭进行搭配,近战用长枪、日本刀,日军的铁炮标准弹丸重量二两半(约9.4克)十分廉价因而可以大量生产,因此铁炮是作为主要装备大量在日军使用,比例占到了百分之七十。
战争初期集中使用射程远、穿透力强的铁炮而占据战场上的优势,日军射击基本距离在一町(约109米)左右,由于和朝鲜军的作战几乎都是从远距离的射击战开始,但是为了弥补远距离射击的精准度低,日军采用的集中射击使得朝鲜军吃了大亏,
到了战争后期明军和朝鲜军将缴获来的日制铁炮进行仿制并且投入作战,才使得日军占据到的优势大为缩小。
日军优势火力和凌厉的进攻使得朝鲜各道迅速沦陷,第一军团甚至攻入咸镜道东侧的大明境内,朝鲜危在旦夕。
~~《朝鲜宣祖实录》
~~《日本战史 朝鲜役》
~~《弗洛伊斯日本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