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要解决这个问题,请注意老子和孔子的一处不同:老子喜欢炼丹修行,而孔子潜心教育事业。
世间万物千变万化,无论自然还是社会总处于动态之中,我们不能完全掌控,那怎样才能让自己不成为炮灰呢?
老子讲究“以德报怨”在当今社会看来很实用。
人生活在世上,怎样才能保全自己呢?
可想而知,没有人喜欢伤害一个温和、谦逊、明理的人。
照老子的观点来看,万事万物的起源都来自于道,而道的基础就是“德”。
我们说的“德”也就是遵循了事物的客观规律。
所以,在面对怨恨时,用自己的品德去淡化它,就相当于真理打败谬误一样容易。
而孔子讲 “以直报怨”在当今社会来看可以算的上真性情,简单理解就是面对怨恨有什么说什么。
照孔子的观点来思考,我们不难发现,孔子的这种思维或多或少,都带有一种“职业病的思维。”
孔子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大量招收私学的老师,其弟子三千,大多数时间都在陪弟子们学习,为弟子们传道受业解惑。
所以,在面对犯错误的弟子时,孔子会直言指正,让弟子很快改正自己的错误。
这种习惯使孔子总喜欢把事情挑明。
孔子站在“徳主辅刑”的告诉我们:要以法律和公正的态度去对待错误,不能姑息养奸,轻易原谅犯错误的人。
老子则是站在“中庸”的角度告诉我们:万物都是相对而成,像八卦一样黑白相辅相成才能形成一个整体,既然已经有怨恨存在,那我们就要用温和、谦逊的态度去感化它。
这就是老子讲“以德报怨”和孔子讲“以直报怨”的原因,但他们都为社会和谐作出了很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