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数学教师,结合我自己课堂教学经验及孩子数学学不好的问题,我想从三方面进行回答。
对于数学的概念。数学方法及数学思想的学习,孩子认为一讲就懂,这是多数孩子课堂上的一种自我感觉。按说,数学学习按照数学规则、按部就班地学,循序渐进地想,绝对是可以学懂。但是,我们又说,数学是难学的,也因为它是清楚的。如果有人不按照规则去学去想,总想把“想当然”的东西看做是数学,没有理解数学概念、方法的本质,那就要处处碰壁,学不好。因此,数学的学习,“双基”很重要,吃透、理解透。
比如: 初中绝对值的概念,很多孩子不求甚解,只想记住了结果为正数,过于片面。如果结合几何意义来理解,不仅会计算,也为后期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计算做了良好铺垫。
高中奇函数的概念,很多孩子初学也是只管套用公式f(x)=-f(-x)来验证,过于机械。如果能首先把握定义域对称的要求,且能灵活记作f(x)+f(-x)=0关系,可能就掌握更好。当然,结合图形来理解奇函数那最好不过来。
从上面两个例子不难看出,吃透基本概念、方法很重要。
学数学,运用公式来解决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从小学到高中,大大小小的公式如果摘抄起来有好几页。怎么记住这么多公式呢?我看到很多有心的孩子,买了公式总结之类的数学书籍。每次做题的时候就翻翻,直接套用。这种做法,虽然当时解决问题,下次用到时可能还去翻书,没有从根本上去识记理解公式。结合我的经验,对于数学公式可以采用卡片的方法,用自己的理解归纳,制成一个个卡片。
比如:三角函数恒等公式,变化多端,怎么记住这些并灵活运用呢?我让同学们从最基础的sin(a+b) 、cos(a+b)入手,逐一变形 将b换成a 就得到二倍角公式,继而由cos(2a)推导出相应的二倍角公式,半角公式。最后,拓展出其他公式。这种自己动手,由基本公式逐一自己推导出来就是对公式的一种理解。如果做出卡片,最好不过来。
做题目难免会出错,这很正常。多数孩子是在错题边上进行一些标注,日后基本就扔掉了,实在可惜。如果在初中或者高中,针对常见的、经典的错题惊喜归纳,写出自己原来做错的原因,给出现在正确的理解,日后复习将是一个不错的复习资料。这里有个误区,很多孩子决定做错了就应该反复去做类似的题目。我觉得不完全适合所有孩子,对错题进行必要归纳胜过做10道类似的题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大概是这个道理。每年也许你看到状元错题本被奉为瑰宝,纷纷抢着去购买。其实,我们每个学习数学的孩子,自己都可以一点点积累错题,做自己的“状元错题本“。
好了,关于数学学不好,仅仅就我个人的理解给出一点建议,。实际情况,每个孩子基础不一,所适用的方法也各异。 让我从学数学到爱数学,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共同提高数学成绩。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有其他的问题欢迎留言区讨论。不足之处,敬请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