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间狂犬病流行特征: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人间狂犬病先后出现了3次流行高峰(图1)。第一次高峰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年报告死亡数曾逾l 900人。第二次高峰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1年全国狂犬病报告死亡7 037人,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报告死亡数最高的年份。整个80年代,全国狂犬病疫情在高位波动,年报告死亡数均在4 000人以上,年均报告死亡数达5 537人。第三次高峰出现在21世纪初期,狂犬病疫情在连续8年快速下降后,重新出现快速增长趋势,至2007年达到高峰,当年全国报告死亡数达3 300人。在第三次疫情高峰前后,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遏制狂犬病的措施,包括落实人间狂犬病防控措施、建立狂犬病多部门防控机制、强化犬只管理和动物狂犬病防治,以及加强人用狂犬病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质量监管等,取得了较为显著的防治效果。自2008年起,我国狂犬病疫情出现持续回落,至2014年报告发病数已降至1 000例以下,较2007年的峰值下降了72%[1]。2014年以后继续下降,2016年我国狂犬病报告病例数为644例。2017年1-9月,我国共报告狂犬病405例,10月份数据尚未公布。
图1. 我国1950-2016年狂犬病报告病例数
历史上我国所有省份均报告过人间狂犬病病例。近年狂犬病疫情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的华南、西南、华东地区,但其他省份也时有疫情报告。1996-2008年,除西藏和青海外,其余29省均有狂犬病病例报告,报告病例数排名前10位的省份为广西、湖南、贵州、广东、江西、江苏、湖北、河南、四川和安徽,报告病例占全国总数的86.9%,全国发病地区分布见图2。
图2. 2014年我国报告狂犬病病例分布
References
[1] 周航, 李昱, 陈瑞丰等. 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6. 37(2): 139-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