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是鲁迅在1926年10月12日写于厦门大学的回忆性散文,它主要记叙了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学习与思想经历,重点回忆了与这段经历有重要关系的藤野先生。
上世纪初,国家处在千年巨变的大浪中,羸弱不堪,民不聊生,周树人抱着“医治向我父亲那样的病人”的梦想,来到东京学医。当他来到东京时,他看到的不是“清国留学生”奋发图强、努力学习的局面,而是成群结队“赏樱花”“学跳舞”,远在他乡异国,却是这般享福,对于像周树人这样的民族觉醒者来说是异常悲痛的,更让他刺痛心窝的,也是他弃医从文的主要事件是“幻灯片”事件,中国人是中国人的看客,他慢慢意识到,“东亚病夫”并非是身体病了,而是思想病了。中国人精神上的疾病触目惊心、痛心疾首,于是周树人决定弃医从文,以文艺改变国人的思想,从而真正的使国人由精神到行为上自立自强。
“日暮里”三个字虽说是日本的一个地名,而在鲁迅看来,似乎更是当时中国的象征,当时中国不就像快要落山的太阳吗?整个民族在不断地侵略和赔款中,一步一步的走向衰落。可悲啊,曾经自诩的泱泱大国、曾经万国“朝圣”的盟主,今日却像要死去的巨兽一样,没有了朝气,没有了力量。作为一个正常的、有思想的中国人,难道不痛苦不哀伤吗?鲁迅当年看见“日暮里”,我想并非是反感,而是痛心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