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我曾经回答过一道有关《金瓶梅》的问题,悟空便将这道题推荐给我,这是我很反感的一道题,但我不妨再回答一次。
有关《金瓶梅》这本书,我也是在北京读研究生时,读《鲁迅全集》时了解到的,鲁迅先生曾经编著了《中国小说史略》,关于金瓶梅的小说确实有所论述,但并不是像现在很多郭沫若似文化人那样说得那么玄,从纯文学的角度去评价这种类别的书,似乎有种打抱不平的味道。
其实,把《金瓶梅》归纳为奇书的范畴我也十分认可,但若说它可以登上文学艺术的大雅殿堂则确实是不够格,这种书应该属于市井或民间流传的手抄本性质的书,它离文学艺术作品的标准还很远。我对中外文学史、哲学史、美学史、宗教史都有所涉猎,就文学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而论,从来没有哪一本犹如《金瓶梅》这样的书能算得上是正统和主流文化的东西。不管是物品和人都有三、六、九等之分,比如肉类,猪、鸡、牛、羊等都入得了正席,但狗肉却很少上正席的。人也是一样,有的人就喜欢看那种低级趣味的书,把低级趣味也拿到桌面上大谈大论,这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帮助吗?
《金瓶梅》以前一直是一本禁书,国内是没有出版的,大多是国外和港台出的版本。在中国,以前经济落后,人们生活都十分艰难,思想单纯,对像《金瓶梅》这样精神毒草是有所认识的,因为人本身就应该追求比较高尚的东西,而《金瓶梅》表现的是人低级趣味的生理和心理欲望,都只是人自私的本能而已,暴露的是人丑恶的东西,它跟主流社会风气确实是背道而驰的,这也是本书作者不敢正名的真正原因。
《金瓶梅》原本是古文,都是市井口语化的表述,在语言风格上并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艺术手法,而且通篇文字内容都是丑恶不堪的,比较“恶俗”,年轻人看这本书确实害多于利。这本书之所以会有人拿出来说,一方面是人的好奇心使然,越是被禁的东西人却越是好奇心重,这也是毒草所具有的特性,人们常说,学好很不容易,因为好的东西就是一种奉献和付出,而学坏却很简单,就是贪婪和享乐。
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金瓶梅》是写市井生活的,《官场现形记》是写达官权贵的,这两本书从不同侧面揭露了现实生活中阴暗丑陋的一面, 在学术研究上有一定参考价值,它可以打破传统直面人性,这是它唯一值得思考的地方,但并不能以此代表这本书就有什么正面的文学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