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成县位于甘肃、陕西、四川三省交界处,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也是“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秦巴山片区扶贫县”。2013年以来,成县立足山大沟深、交通不便、贫困面积广、脱贫任务重和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县情实际,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营销为手段,以推动农产品网络销售、助农增收为出发点和立脚点,以打造电子商务全产业链和建设县域电子商务大生态为重点,率先在全市乃至全省启动了电子商务工作,进行了一些摸索实践。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成县成立了西北首家县级电子商务协会;建成了西北第一家、全国第十七家地市级淘宝网“特色中国·陇南馆”;建成了甘肃首家电子商务职业学院陇南师专电子商务学院;建成了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陇南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初步构建了行政推进、基础保障、产业支撑、平台服务、宣传推广等五项电商生态系统,探索出了网店带贫、平台带贫、信息带贫、就业带贫等四条电商扶贫渠道;建成了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7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和135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在内的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和以顺通电子商务物流园区为中枢、乡镇物流配送站为支点、村级物流配送点为终端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构建网店服务体系、网货供应体系、网络物流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考核奖惩体系,基本实现了政策、培训、网络、物流和金融支撑的全覆盖。
通过开展电子商务,成县被阿里巴巴集团列为“千县万村”计划西北首个试点县,评为全国农村淘宝创新型示范县;被财政部、商务部列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农业电子商务示范单位;"成县模式:一颗核桃引发的电商扶贫之路"案例荣获全国电子商务百家案例二等奖,“成县模式”在业界被列为县域电商十大模式;被亚洲旅游文化联合会评为“亚洲金旅奖·首批最富文化魅力、最美生态旅游目的地”;在“中国新旅游时代---2015品牌推介暨旅游项目投融资大会”上被评为“中国最美生态宜居旅游名县”和“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名县”;在第三届中国旅游业融合与创新论坛,成县荣登第三届中国旅游业融合与创新论坛暨2015最美中国榜,荣获“最美中国·绿色生态、民俗(民族)旅游最佳目的地城市”;在首届农村电商暨美丽乡村建设论坛荣获2016中国十大农村电商合作探索奖。先后召开了全省电商扶贫现场推进会、全省“精准扶贫·青年在行动”暨共青团“一村一电”工程工作推进会、全国电商精准扶贫现场会、全国巾帼脱贫行动现场推进会等全国、全省重大会议。成县电子商务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基础配套设施趋于完善、电商扶贫效应更加凸显、电子商务产业链重点项目建设初步完成、电商业态呈多元化趋势、电商运营水平稳步提升、县域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截至2017年1月,全县共开办网店920家,电商企业20家,自建电商平台8个,物流快递企业40家,建成县、乡两级网货供应平台24家,组织开展各类电商培训86期14860人次,累计电商销售总额9.48亿元,建成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48个,累计完成交易18万单,交易额2100多万元。
一、电商与成县结缘
1、书记的思索和困惑
互联网+ 的兴起,引领和驱动了农村电商发展,在三农领域掀起了一场有声有色的“革命”。农业部、商务部等推出“示范县”工程,既引爆了互联网+精准扶贫,更引爆了互联网+农业。
近几年,农村电商在成县开展的很火热,成县电商的发展为欠发达县域提供了互联网时代弯道超车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撑。成县电商在全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特别是在政府层面和县域电商从业领域,县域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但2013年以前,也就是成县没有开展电子商务工作之前,成县还是一个无人知晓的小县城。
成县,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位于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处秦巴山地与岷山山脉、黄土高原交汇地带,被无数大山重重包围,山大沟深,是东出陕西、南下四川的交通要冲,素有秦陇锁钥、巴蜀咽喉的说法。东汉时期,西狭山路险峻难行。武都太守李翕率领民众凿崖清障、削高垫低、截弯取直,开通新路,为民造福。被记载于东汉摩崖碑刻《西狭颂》,至今传为一段佳话。唐代诗人杜甫在《泥功山 》写到“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泥泞非一时,版筑劳人功。不畏道途永,乃将汩没同。白马为铁骊,小儿成老翁。哀猿透却坠,死鹿力所穷。寄语北来人,后来莫匆匆。”,这形容的便是成县境内二郎乡的泥功山。随着这两年十天高速、成武高速、成州机场等相继建设建成,交通瓶颈制约才相对得到缓解。
那么这样一个山大沟深,运输不便的山区欠发达县域为什么要搞电子商务呢?
成县虽然交通运输不便,信息闭塞,但正是因为这样,很多优质资源都没有被开发。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成县物种繁多,资源丰富。成县全境处于中纬度地区(东径105°23′-105°57′,北纬33°29′-34°21′),海拔高度750至2377米,地貌以丘陵和山地为主;属南北过渡性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2.1℃、降雨量 620.8毫米,相对温度75%。自然生态资源富足,光热水土资源丰富,为动植物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县域内植物种类1958种,动物种类54种。全县核桃种植面积50万亩,2015年核桃干果产量2.14万吨,人均核桃收入达2300元,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也是“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秦巴山片区扶贫县”,全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60%以上,有4.2万贫困人口在农村,脱贫压力大、任务重。虽然成县绿色无污染的农特产品种类多、品质好,但长期受制于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信息不畅、销路单一等因素,卖不上好价钱,甚至卖不出去,农民增产不增收。守着青山绿水,但是却不能让群众过上富裕的生活,这是成县县委书记李祥最头疼的事,也是一直思考的事。
那么如何破解农民持续增收难题?如何破解农业提质增效乏力?如何破解农村经营模式单一?如何破解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如何破解产品品牌影响力不够的问题等一直是成县县委、政府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也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2、一颗樱桃的启示
2013年6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县委书记李祥得知,当时还是甘肃电视台记者的某位成县电商从业者通过微博,一天销售了30公斤的成县大樱桃。这个事情给了书记很大的启发,经过一番思虑,书记开始了他利用微博助农的之路,注册了新浪微博,尝试用微博帮助群众销售农产品,他在微博上发了这么一条信息:“今年的核桃长势很好,欢迎大家来成县吃核桃,我也用微博卖核桃,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人都已开始预订……”短短一周时间,访问量达到20多万,而且很快访问量就达到了50多万。很多人在微博上要订购成县的核桃,还有很多人要给成县核桃做宣传,还有很多人在网络上点赞加油。一时之间,成县和成县核桃在网络上火爆起来。成县核桃的市场销售也大增的同时,也增加了成县发展电子商务的信心。
3、反思后的“浴火重生”
虽然微博助农的路子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同时一些质疑声也出现。一方面是外界的质疑。在核桃书记走红网络的同时,很多人也就县委书记的主要职责进行了讨论,一些人认为核桃书记为群众推销产品,这样为民富民的做法值得肯定。另一些人则表现出了相反看法,他们普遍认为县委书记的职责不应该是什么都亲力亲为,不该亲自去当推销员,应该把精力放在谋划全局上面。另一方面是内部的质疑。2013年6月的一个下午,成县开了个会,就成县要不要开展电子商务,如何开展电子商务进行了讨论。决策层面普遍认为,在这样一个落后的县域,经济基础、电商氛围、基础条件、配套设施都跟不上,特别是群众乃至领导干部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不足。再者通过开设微博,实名认证为群众站台代言,一旦开设了实名微博,在方便群众办事和助推电商发展的同时,也会给舆情监测、综治维稳、越级上访等方面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但是考虑到成县长期以来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实际情况,决策层经过一番研究,最后决定通过新媒体探索开展电子商务。
4、新媒体电商之路
成县在决定通过新媒体探索开展电子商务之后,自县委书记以下,全县四大班子、县直单位、17个乡镇,几乎全县所有领导干部、单位都开办微博进行实名认证。通过打造微媒体矩阵,设置微博话题、开设微信栏目,宣传成县的生态环境、人文历史、民俗文化、农特产品,讲述电商创业故事,形成人人都是宣传员,人人都是社会正能量,人人都是自媒体的良好舆论、宣传、推介氛围。初步形成“领导带头、干部呼应、部门联动、群众参与、各界支持、信息互通、联动互推”的新媒体应用发展格局。
一批带有成县烙印的微博开始活跃在互联网,他们都在围绕成县核桃和助农增收在展开铺天盖地的宣传。核桃书记的走红和成县地区微博的活跃引起了新浪官方、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全国知名媒体、研究机构和有关国家部委等的高度关注,也让我们从中对电子商务有了极大的期待,以这一事件为发端全县上下各级干部群众由此开始了一场电商扶贫助农增收的探索。
二、“触电”前的“三座大山”
1、新媒体营造氛围解决思想观念问题
2013年,县域电商、农村电商、电商扶贫的提法还不是太多,人们对电子商务认识还不到位,很多电商平台还不够完善,长期形成的传统交易习惯在干部群众中仍占主流,相当一部分年轻人至今仍对电子商务缺乏足够的认识,参与电子商务发展的积极性不高。乡镇领导包括大多数县上领导,还没有意识到电子商务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重要性,开展电子商务工作的主动性还不强,思路不清、办法不多、举措不实。2013年后半年成县开展了密集型电子商务业务培训会和普天盖地的电子商务宣传,并于2013年9月举办了首届成县核桃节来营造电子商务发展的氛围,这显然是是成县决策层领导充分认识到了思想观念对开展电子商务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开大会、搞培训、办讲座,成县大部领导干部形成了统一认识。
普遍认为电子商务既可以促进县域农业“小生产”与电商“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推动县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又能推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带动相关其他配套服务行业的发展。通过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可以大幅改善了农村商贸流通环境,畅通消费品下乡渠道,为群众生活提供便利,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到生产生活资料,实现代缴话费、电费等服务。通过发展电子商务,有利于化解农产品卖难问题,减少中间流通环节,产销直接对接,增加销售收入。同时,我们可以打造一批“拳头”产品,比如的核桃、土蜂蜜等,培育优势农产品品牌和市场体系,让更多特色农产品走出农村、走向广阔的大市场。
2、“巧载梧桐引凤还”解决人才匮乏问题
在解决了干部和群众思想观念问题之后,人才问题又成了制约电子商务工作推进的问题。从政府层面来看,县、乡电商组织机构缺乏电子商务专业型、管理型、技术型人才,导致在全县电商发展战略制定、趋势分析研判等方面能力不足;从市场层面来看,短期的网店运营、新产品研发、包装设计、营销推广等方面的专业经营人才欠缺,长期的品牌策划、企业管理等方面的高端管理人才更加难求。
基于这样的前提,2013年6月政府邀请了新农人和电商专家毕慧芳、赵新强、陈向阳等到成县县进行现场调研,通过召开专题会议、举办讲座开展培训。2013年7月成县成立了西北首家电子商务协会,引导和鼓励返乡创业青年、大学生村官、退伍军人和部分乡镇干部加入电商协会投身电子商务创业。2013年11月,成县政府先后组织成县电商协会工作人员、政府考察团先后赴浙江遂昌电商协会、江苏沙集、浙江义乌、福建世纪之村集团、阿里巴巴集团等调研学习。2013年12月份成立了成县电子商务协会培训中心,开展了电子商务普及培训和提升应用培训。2015年3月甘肃首家电商职业学院——陇南电子商务职业学院落户成县,为全市及全省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专业的人才技能培训。
一方面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自己培训人才,另一方面通过政策吸引以华昌电商为主的浙商人才。通过这两种方式,成县电商人才匮乏程度有所减轻。
3、市场化运作解决基础设施落后问题
长时间的欠发达,让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成了,继思想观念和人才的问题之后的又一大问题。通过多半年的探索,成县电商的发展引起了市委的重视,2013年12月陇南市市委把电子商务市委三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把“实现电子商务集中突破”列入全市“433”发展战略, 开启了陇南市八县一区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要篇章。同时成县按照品牌、物流、网店、宣传“四位一体”跟进的发展思路,确定了围绕打造一个核桃为主的“成县牌”农林产品电子商务品牌、制定出台一个扶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意见、建立一套电子商务扶持发展机制、成立一个电子商务协会、举办一系列电子商务知识培训、培养一支电子商务队伍的“六个一”的发展举措。随着一系列政策的配套,电子商务工作的在全县深入推进,成县的电商氛围日益浓厚。2014年8月多次赴阿里巴巴谈判,建成全国第17家、西北首家地市级淘宝特色馆。通过招商引资,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引进浙商陇南华昌集团投资9亿兴建占地面地245.8亩,包含电子商务大厦、会展中心、电商广场及华昌大桥的陇南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通过xx建成了顺通物流孵化园,通过政策引导吸引社会资金投资物流、快递、供货等配套服务企业。通过洽谈促进了三大运营商对农村网络的覆盖面地和速度。
三、“六位一体”的电商顶层设计
1、政府推动
在发展之初,对于政府这个主体在欠发达地区县域电商生态中该扮演什么角色,就进行了思考和评判。普遍的看法就是,受制于群众思想观念、人才资源和发展基础等关键因素制约,对于电子商务这种新兴产业,如果没有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支持,任其自生发展,结果很有可能就是要么“像冬天的竹笋出不了头”- 没人带头搞,要么是“像营养不良的孩子,面黄肌瘦”- 因为配套要素不健全发育不良,甚至会“像刚冒尖的春苗,一场大雪就全打死了”。经过这两年的发展,我们对于强化行政推动的必要性体会又更加的深刻。我们感觉到,一个强有力的发展推进体系,是欠发达县域电商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在成县,围绕确保电子商务在基层农村“有人抓、有人管、有人推”这一目标,重点构建“成立一套机构、出台一套政策、形成一个机制”的“三个一”的工作推进体系。
成立一套机构,就是针对“谁来推”的问题,把电子商务作为县乡村三级党委政府的“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县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全县电商发展的协调和领导工作,成立电子商务中心负责全县电商发展规划和业务指导,全县17个乡镇也分别成立了以乡镇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电商领导小组、抽调专人组建了电商办负责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推进。
出台一套政策,就是针对“推哪里”的问题,出台了以“一意见一方案两办法”为主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在网商创业扶持、物流快递补贴、供货商奖励等方面分门别类地制定了二十四条真金白银的配套奖补政策,累计投入本级财政资金1100多万元支持电商发展。“一意见”即《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实现集中突破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努力将全县建设成为陇南市电子商务发展的“三大中心”(即全市农产品网货供应中心、全市电商人才集聚中心、全市物流集散中心)、打造成西部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的目标(现已是国家电子的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从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完善配套服务体系,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等方面明确了重点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保障上做了安排部署。“一方案”即《成县电商扶贫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提出通过建立完整的电商扶贫行政推进体系、网店服务体系、网货供应体系、网络物流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搭建农产品网上销售新平台,拓展农村信息服务新领域,进一步健全完善特色产业开发、包装加工、网货供应、快递物流、网上营销等贫困乡村电商扶贫产业链,提高电子商务在贫困乡村的普及程度和应用水平,扩大贫困乡村农产品网上交易量,使试点村农户经营性收入增幅达到20%以上,试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探索走出一条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电商扶贫路子。“两办法”即《电子商务工作奖励扶持办法》和《电子商务工作督查考核办法》,从全县电商发展基础和现实条件出发,坚持以扶为主、以奖为辅、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的原则,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支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杠杆撬动作用,激发全县上下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活力,县财政建立电子商务发展基金,每年预算安排500万元,全县各乡镇、县直单位及在我县范围内从事电子商务行业的企业、团体、个人、网店、网货供应商、电商平台等采用以奖代补形式扶持发展。同时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关于电子商务发展的长远规划和阶段性工作目标任务的推动落实,充分发挥督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对全县17个乡镇党委、政府,县直各单位的电子商务工作进行督查考核,调动全县各乡镇和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晰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凝聚发展合力,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快速高效发展。
形成一个机制,就是针对“怎么推”的问题,有效整合政府、企业、协会等六个方面参与主体的力量,明确职责分工,形成了“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协会引领、市场推进、金融支撑、媒体助力”六位一体的工作推进机制,在解决最初“没人干、不会干、干不好、干不大”等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社会参与
针对欠发达县域市场主体弱小,电子商务人才力量薄弱的问题,重点以大学生村官、镇村干部和回乡创业青年3类群体为主要对象,鼓励、带动和扶持农村、城市、企业、旅游服务业等各行各业开办网店。
为什么是以这三类群体为主?成县有自己的考虑,主要是立足农村基层的人才状况和电子商务人才的基本需求。现在农村年轻人少,年龄大的农民又很多不会用电脑。而生活在农村的乡村干部和返乡青年正好弥补这个人才的空白,他们一方面掌握电脑知识,另一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高,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因此我们想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3、协会引领
在市、县、乡三级成立了电子商务协会,通过电子商务协会观念新颖、运转灵活的优势,通过示范引领、人员培训、营销服务、技术支持等方式,逐步催生孵化各类电商人才,培育电商火种。在新媒体应用方面,协会开通并运作了陇南美及其他九个县区微信公众订阅号。人才培训方面协会成立了培训中心,由各部门整合培训资金,对村官、网店店主、乡镇干部等进行实用技术培训。
4、市场推进
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遵循市场规律,引入了三家有实力的企业参与电子商务全产业链的打造。电子商务作为一个产业,要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最终还得依靠企业化运作,发挥他们在专业技术和资金实力上的优势建设完善“一馆两园一中心”(即淘宝网“特色中国·陇南馆”、陇南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成县顺通电子商务物流园、陇南农产品(核桃)交易中心)电子商务产业基础设施。
5、金融支撑
主要是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以授信、贷款等各种方式参与、支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在2014年8月成县县举办的核桃商贸洽谈会上,各大银行共向电商企业及农业合作社7个市场主体授信4.1亿元。
6、媒体助力
成县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特点就是新媒体“微营销”。通过设置微博话题、开设微信栏目、讲述电商创业故事,宣传特色农产品、推介本地网店、开展网络预售。目前,全县已开通单位政务微博629个,个人政务微博3500个,政府微信公众平台80多个。在新媒体应用方面,除了利用新媒体助推农产品销售外,成县还积极探索政务微博微信的推广使用。通过建立县级领导微信办公群、县直领导微信办公群、乡镇领导微信办公群等政务微信群以及覆盖县、乡、村三级的政务微博群,可以实现政务处理“一键传达,实时交互,全面反馈”。群众有什么意见、建议在网上提出,我们就可以在微博、微信上及时批转到有关部门进行处理,还可以与群众进行实时的交流互动,坚持“在网上也要走群众路线”,增加干群联系。
四、成县电商四个思维模式
1、爆款思维:行政推动,集中力量做爆款。成县在做电子商务之初,在资源、人才极度匮乏的情况下,自县委书记以下,迅速统一思想,集中全县力量,县委书记带领四大班子,开通实名微博,开展微博问政,微博助农活动。迅速的掌握民情民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助农增收。在电子商务发展之初,大学生村官、村干部开网店、网络叫卖,由于他们是一批高素质、高业务水品的人群,学习能力强,上手快,通过大家的集中推,确确实实为群众销售很多产品,起到了助农增收的目的。
2、渔场思维:营造氛围,引来资助造渔场。引用中国社科院汪向东教授的观点来说,以前的扶贫是,授人以鱼,但是我们发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于是我们教群众捕鱼,但是时间一长,我们发现鱼塘里没有多少鱼,于是我们思考是不是营造一个好的氛围和环境,先把鱼养起来。成县自然资源丰富,但是开发难度也是较大,资金、人力极度匮乏。一是成县领导层面迅速达成共识,先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推介成县的人文历史、自然风光、电子商务,同时和国内电商专家搞好关系,把成县电子商务宣传出去、把成县宣传出去,营造电商氛围。二是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把电子商务发展的要素吸引过来,然后再就电商而论电商,逐步夯实和完善电子商务的发展。
3、倒逼思维:成县电子商务发展之初,可以说是要什么没有什么,也不知道具体要去做些什么。决策层的意见是先做起,通过营销,先把成县,把成县的产品推荐出去。一开始产品没有商品化、商品没有网货化、网货没有品牌化,那么就开始先卖自己种植的。等到卖出去了,这个时候需要解决包装和物流的事,物流和包装的事解决了,又发现没有品牌、没有标准,那么又开始打造品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这个就叫倒逼机制。通过这样的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攻克,成县电商的发展倒逼了农村水、电、路、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加快改变贫困农村落后面貌;倒逼了农业特色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通过开展电商扶贫工作,有效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把更多的农产品转化成了促农增收的商品,极大地激发了种养殖大户调整种植结构的积极性;通过加快电子商务在基层农村的普及应用和鼓励扶持有一定知识文化水平的农村参与电子商务创业,使农民思想观念得到较大转变,依靠自身发展改变命运的志气和自生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培育了一批“互联网+”时代“新农民”和新型电商创业“网军”。
4、民生思维:把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手段,开展电商扶贫。国家层面提出了两个双百任务,明确指出要在建党100年之际,即2020年实现全国人民奔小康的目标,要实现全国人民一道奔小康的目标,必须解决贫困问题。电子商务特性,决定者其可以打破空间限制,对接广域大市场,实现助农增收的目的。成县一开始发展电子商务的目的就是围绕如何破解农民增产不增收、持续增收难等问题,成县把电子商务和扶贫开发深度融合,把电子商务当做改善民生,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使农村改革发展,促使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手段。探索出了网店带贫、平台带贫、信息带贫、就业带贫等四条电商扶贫渠道,形成了一店带一户、一店带一村、一店带多户、一店带多村的带贫方式。
五、成县搭上了电商的高速列车1、电商扶贫让成县出彩
成县在发展电子商务的同时把电子商务和扶贫开发深度融合,探索出了一条新的扶贫开发路子,形成了四条电商带贫渠道。
网店带贫。鼓励乡村干部、大学生村官、扶贫志愿者、成县籍在校大学生开办网店,引导帮助群众自己开办网店,电商协会组织开办网店,这三类网店与贫困村户结对帮扶,签订带贫承诺书、发放便民联系卡,形成了“一店带多户、一店带一村”的带贫体系。
平台带贫。通过引入了农村淘宝等第三方平台,自建了农村市集、蚂蚁市集、村玩儿、同谷商城等电商平台,将其作为电商扶贫的又一途径,帮群众代销代售“赚钱”、为群众代缴代购“省钱”,实现了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双重受益。
信息带贫。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使得信息传播速度更快、渠道更多、范围更广,创建了镇村两级电子“党务、村务、商务、农务”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探索推行了信息化与电子商务“两轮驱动”的发展模式。不仅通过电子商务帮助群众销售农特产品,而且通过镇村两级自建平台,开展农村基层党建活动,为群众发布惠农政策、法律法规、劳务输转、安全生产等信息,帮助群众购买生产生活资料,实现电子商务富民、电子政务便民、电子农务惠民。
就业带贫。通过发展电子商务,驱动电子商务产业链延伸,在打造农村电商生产、加工、包装、物流、营销等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过程中,不断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优先吸纳贫困人口就业。
2015年6月,“全省电商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全省“精准扶贫•青年在行动” 暨共青团“一村一电”工程工作推进会在成县召开,2016年9月全国电商精准扶贫现场会在成县召开,向全国各市州总结和推广陇南电商扶贫的经验和做法。成县因电商扶贫从此大放异彩,一系列荣誉接踵而来。陇南市由原来的电商扶贫试点市变为电商扶贫示范市,一字之差,差之千里。
2、县域电商的一道风景
成县相继建成了西北第一家、全国第十七家地市级淘宝网“特色中国·陇南馆”;建成了甘肃首家电子商务职业学院陇南师专电子商务学院;建成了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陇南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被阿里巴巴集团列为“千县万村”计划西北首个试点县,评为全国农村淘宝创新型示范县;被财政部、商务部列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农业电子商务示范单位;"成县模式:一颗核桃引发的电商扶贫之路"案例荣获全国电子商务百家案例二等奖,“成县模式”在业界被列为县域电商十大模式;被亚洲旅游文化联合会评为“亚洲金旅奖·首批最富文化魅力、最美生态旅游目的地”;在“中国新旅游时代---2015品牌推介暨旅游项目投融资大会”上被评为“中国最美生态宜居旅游名县”和“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名县”;在第三届中国旅游业融合与创新论坛,成县荣登第三届中国旅游业融合与创新论坛暨2015最美中国榜,荣获“最美中国·绿色生态、民俗(民族)旅游最佳目的地城市”;在首届农村电商暨美丽乡村建设论坛荣获2016中国十大农村电商合作探索奖。
可以说成县是集众多荣誉于一身,被业界普遍认为是极具表性的模式之一,与浙江桐庐、陕西武功等列为县域电商十大模式。
3、古县电商的又一春
2015年7月,成县被商务部、财政部列为第二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成县电商虽然在政府的推动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发展不足,很多基础社会比较落后,配套设施跟不上,招商引资有限,特别是在网络和物流方面,示范县项目的申报成功给成县电商带来了指导意见和配套资金,这让基础落后的古县电商经历了有一个春天。
成县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充分发挥示范资金撬动市场资金的作用,围绕建设县域电子商务大生态和打造电子商务全产业链的目标,培育壮大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支持搭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加快促进农村电子商务普及应用,探索电商助推精准扶贫的新途径。初步构建网店服务体系、网货供应体系、网络物流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考核奖惩体系;实现了政策、培训、网络、物流和金融支撑的全覆盖;初步建立了“三个链条”,即建立计划、生产、交易、运输为一体的特色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供应链,健全了开发、加工、推广、销售的产品销售产业链,提升品牌、品质、文化等产品价值链,打造一批农村特色产品种植、养殖基地,搭建农产品网上销售新平台,拓展农村信息服务领域,提高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普及程度和应用水平。全县245个行政村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98.5%,197个村实现有线宽带网络覆盖,农村有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80%,和上年同期相比增加81个村,增长率达70%,农民宽带使用率为66.3%。建成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17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130个。建成投用3400㎡的快运物流区和以农产品冷藏为主的,容量为4200m³试验性冷库一座。建成乡镇农村物流服务站16个、村级物流配送点和农特产品收购点131个。
六、回头再看成县电商
成县电子商务推进过程也呈现出了阶段性特征,不同的阶段面临不同的特点和问题,成县政府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1、摸索阶段-播撒火种
自2013年5月份到同年11月份前后。从核桃书记走红网络开始到成县核桃节阿里巴巴农村电商讲习所首期培训班成县开班。这一阶段成县主要面临的问题是,从政府到草根对于电子商务这种新事物不太熟悉。成县政府的主要人物就是由政府带动探索宣传、播撒电商火种。这一阶段主要的成效和意义是通过宣传和培训使得全县行政干部对电子商务有了初步的了解,按照品牌、物流、网店、宣传“四位一体”跟进的发展思路,确立打造一个核桃为主的“成县牌”农林产品电子商务品牌、制定出台一个扶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意见、建立一套电子商务扶持发展机制、成立一个电子商务协会、举办一系列电子商务知识培训、培养一支电子商务队伍的“六个一”的发展举措。
2、探索阶段-单品引爆
在2013年11月份到2014年底。这一阶段成县面临的问题,是在成县没有一个样板,谁也不知道电子商务该怎么做。成县政府 一方面整合人力、物力、财力各类资源率先在成县核桃的生产、加工、营销、销售方面积极作为,县委书记带头卖核桃,全县上下推核桃,意图打造一个核桃的爆款。另一方面通过打造样板、打造典型来直观的告诉大家电子商务是什么,该怎么搞。诸如农民小段、村官张璇都是成县政府在推进电子商务工作中塑造的典型。 回顾这一阶段的工作,用@陕西魏延安 的话说,最重要的启示是,选择一个优势品种,集中推、整体推,在一点率先突破,带动电商全面发展和全民电商创业,值得总结和推广。
3、深耕阶段-系统推进。
2015年初到2016年7月。这一阶段成县已经有了一批典型、育了一批网军、开办了一些网店、有了一些销售额、积累了一些经验、群众的思想观念已经有所转变。成县面临着新的问题,那就是支撑平台、服务体系和顶层设计的问题。成县政府经过一番努力,制定“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协会引领、市场推进、金融支撑、媒体助力”的“六位一体”的顶层设计;打造以“一馆两园一中心”为主的一条产业链;同时立足贫困地区发展现状,借助政府的大力推动,初步构建了以推进体系、配套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为主要内容县域电商大生态,涌现出了以农村网店、本土电商企业、本土电商平台三种类型的创业典型,探索出了五条电商带贫渠道,促进了“三农”发展。这一阶段的主要意义在于系统的推进工作,使得基础设施、配套服务、政策规划更加完善。
4、模式成型-立体发展。
2016年7月至今,这一阶段,政府面临的问题是,随着电商氛围的日益浓厚、市场主体持续壮大、配套体系建立健全、基础设施逐步夯实、电商扶贫纵深推进、电商业态多元化发展、电子商务的应用普及逐步拓宽和县域品牌的不断提升的同时,一些制约着成县电商发展的新问题开始出现,一些老问题重新抬头。
引用某第三方服务机构的考察结果来说“纵观成县的发展,感慨良多,既有深深的敬佩,也有十分的遗憾,敬佩的是成县的努力和工作的扎实在全国首屈一指,遗憾的是做了这么多工作,政府最希望,也是最迫切的农产品上行绩效仍然欠佳”。具体是全渠道没打通,网货没造好,在实现产品商品化、商品网货化、网货品牌化方面没有做好。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成县政府很热、企业极冷,华龙、绿源等企业把自己定位在“供货商”身份上,满足于农产品大宗批量进出,不感兴趣通过电子商务开展销售,完全没起到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当然“一馆两园”、县乡村服务站点全覆盖、乡村物流完善、人才培训等电商支撑系统建设完善而扎实。获得的全国电商荣誉也是最多的,成县是商务部的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阿里巴巴的村淘西部首个试点县、陇南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是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等等一系列的全国性荣誉如集于一身,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面对这些问题,成县政府一方面立足自身实际,重新构建了以行政推进、基础保障、产业支撑、平台服务、宣传推广等五项电商生态系统,围绕打造电子商务全产业链的目标,不断培育壮大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支持搭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加快促进农村电子商务普及应用,探索电商助推扶贫开发的新途径,以实现了电子商务的多元化和立体化发展。另一方面引进外地服务,确立了未来将围绕解决制约当前成县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确立“引服务、育人才、通销路、造龙头、塑品牌”五大核心战略,意在取得实效,突破瓶颈,再创佳绩。
后记
互联网+ 的兴起,引领和驱动了农村电商发展,在三农领域掀起了一场有声有色的“革命”。农业部、商务部等推出“示范县”工程,既引爆了互联网+精准扶贫,更引爆了互联网+农业。那么,在新常态下,地方政府如何把握导向,有效参与推动?成县作出了响亮的回答。作为很有代表性的模式之一,陕西农工部魏延安在《农村电商——互联网+三农案例与模式》一书中将“成县模式”定义“甘肃成县:一个核桃的逆袭”;在《互联网+县域——一本书读懂县域电商》一书中“成县模式”被解析为“甘肃成县:一颗核桃引发的扶贫大戏”;在《第三只眼看县域电商》一书中。“成县模式”被阐述为“成县:从电商感受时代报的脉搏”;这次我把“成县模式”定义为“一场与时俱进的电商革命——成县模式再解读”,是因为不管哪个版本的“成县模式”都不能完全讲清楚成县电商的发展,因为成县电商发展是与时俱进、不断革新的,之所以把“成县模式”称之定义为一场与时俱进的电商革命,是因为成县电商以及电商扶贫的发展为欠发达县域实现互联网时代的弯道超车提供了借鉴经验依据和理论支撑。电商在成县的发展是颠覆性的,在成县,电商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倒逼了农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完善;助推了群众增收,农业升级,倒逼了农业特色产业链的调整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快了农村发展,改变了村容村貌,促进了乡风改变,一大批农村留守妇女、创业青年实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