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者有其田”这句话最初出自于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绝大多数认为是出自于孙中山提出的“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的民生思想。
“耕者有其田”这一概念最早源于《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孟子提出使“民有恒产”,是指使老百姓拥有凭劳动吃饭的基本生产资料,有温饱而衣食无虑,养得起父母妻儿,荒灾之年不至于挨饿。
天平天国时期提出的耕者有其田,出自《天朝田亩制度》,它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提出的耕者有其田,是出自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主要的思想是在地主和农民之间找到一个田租的平衡点,由政府来调节,这一思想,在辛亥革命后,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却被共产党人所接受,即是后来的土地革命和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都是延伸了孙中山的这一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