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分立。曹氏灭汉建魏,名分不正,而蜀汉又根基尚浅。相较之下,雄踞江东的孙吴地理位置优越,又不乏贤能之辈。因而,许多人对于东吴一统天下寄予厚望。在三国中,东吴确实最晚灭亡,然而东吴也未能统一中原,这是为何呢?
魏与蜀都不容小觑,东吴若是贸然行动,很有可能让魏蜀联合反击。东吴实力不弱,但能与其三足鼎立的蜀魏也绝不好惹,魏国甚至要强于东吴。东吴害死关羽后,刘备一怒之下兴兵伐吴。刘备兵多势重,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只能应战。夷陵一战,若非刘备求胜心切失了理智,恐怕孙权也讨不了好。孙权与刘备这一战,长达七八个月之久,可见蜀汉实力之强。况且在此战中,为避免两线作战,孙权还向曹魏称臣。对战一国尚且如此,若是东吴的对外作战逼得蜀魏联合,东吴恐怕更难取胜。
东吴内部并不安定,山越一直是东吴的心腹大患。东吴不仅有外患,还有内忧。在江东境内的山区,有山越人仰仗地势之险抵御东吴政权。所谓的山越,是在东汉末年占山为王的武装组织。他们之中有为避战乱来此地的百姓,也有豪强大族。山越人骁勇善战,人数又多,参战人数最多时能有数万。孙权自掌权之时,就对山越进行镇抚,收效甚微。他西征黄祖时,山越复起。东吴后方有此威胁,孙权不得不撤军。经过数十年的征讨,山越之患才得以解除。有此内患,后方不稳,东吴也就不敢对外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孙权在继承人问题上举棋不定,导致政局不稳,东吴开始衰落。孙权长子孙登死后,东吴开始陷入二宫之争。因为孙权立孙和为太子,却对鲁王孙霸极其宠爱。帝王行事如此举棋不定,让孙和孙霸都对帝位有所觊觎,而群臣也争相站队。二宫之争延续数年,牵扯臣子甚广,连名臣陆逊都因此事而失去孙权宠信。结果最后,孙和被废,孙霸被杀,幼子孙亮反而继承了大统。这场二宫之争使得东吴开始走向衰落,无力对外作战。
东吴的人才大部分都陷入内部争斗中,无暇对外作战。孙亮继位时,年仅十岁,大权旁落。群臣夺权,无暇顾及统一大事。最初由诸葛恪掌权,他执政初期曾在东兴之战中大败魏国,是可用之才。后来诸葛恪出兵淮南失败,被孙峻所杀,孙峻开始执掌吴国大权。他死后,又将手中权力交给从弟孙綝。孙綝此人暴虐嗜杀,凡是与他不合者,都下场颇惨。吕据、朱异等孙吴的名将便是被他所害。一国臣子不能同心协力对外作战,反而自相残杀,国力不被削弱已是难得,谈何统一中原呢?
东吴确实有统一中原的潜力。若是国内安稳,孙氏家族又有进取之心的话,统一中原指日可待。可惜的是,东吴的国力在皇位之争,群臣夺权以及对内作战中被消耗掉了,最终走向灭亡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