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不仅是一座近代都会,还有着古老沧桑的另一面。在上海的郊区,从南到北分布着多达十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论数量,在中国城市中名列前茅。枫泾、朱家角、新场、嘉定、南翔、高桥、练塘、张堰、金泽、川沙新镇——这其中知名度最低的大概是张堰,然而默默无闻的张堰其实是一个拥有光辉历史的地方。“千年古镇,百年风骚”,它不仅和其它古镇一样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更在中国近代史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张堰旧名赤松里,相传汉留侯张良从赤松子游曾居此,故最早称赤松里,又称留溪、张溪,晋朝已形成商市,称留溪镇。唐代为御海潮置华亭十八堰,张泾堰为其中之一,而“张堰”之镇名即来源于此。明代设金山巡检司署和税课局于镇,清代镇设有金山分府署。从唐末五代至今,张堰镇之名沿袭一千一百年,因其地理优越、交通发达、商业繁华,被誉为浦南首镇。
张堰近代名人辈出,这和成立于1909年的南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操南音,不忘本也”。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文化团体,南社提倡民族气节,以此反对满清统治,成为辛亥革命的先声。南社创始人之一的高天梅,南社诗人高吹万,南社后期主任姚石子,以及南社金山籍人士中绝大部分是张堰人,柳亚子也曾多次在张堰参加南社集会。
张堰镇中最重要的历史建筑便是姚光故居。姚光(1891-1945),字凤石,号石子,张堰镇人,世代为金山望族。1918年,柳亚子辞南社主任,姚光继任第二任社长。姚光故居即位于张堰镇新华路139号。建筑为清末民初年风格,高墙环绕,坐东朝西,前后四进,中轴均为两层五开间,占地面积1688平方米,建筑面积1784平方米,共有大小58间。故居初作为南社人士通讯联络及会晤交流的场所,1937年,日军占领张堰后姚光离开故居,在上海编著《金山艺文志》。2009年,姚光故居第三、四进院落经修整后设立“上海南社纪念馆”。纪念馆上下两层,是国内首个全面陈列南社历史人物事迹的纪念馆。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南社中最具代表性的200 余位知名人士生平事迹,更可以此了解20世纪初至20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参与社会革命及各种社会文化活动的史实。纪念馆就地取材,修旧如旧,实物与展示相得益彰,最大化发挥了名人故居的余热。走在二楼的木地板上,阳光洒进窗中,品点文物,俯瞰宅院,这是整个参观过程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环节。
本文文字及照片除注明外均为司图博行原创,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