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庖丁解牛”与“轮扁斫轮”
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这段话是苏轼评价苏辙的看法,表明自己比弟弟更能领悟文与可的画论。用的典故有两个,一是“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养生主》;一是“轮扁斫轮”,出自《庄子·天道》,都出自《庄子》。据《庄子··养生主》记载,庖丁善于宰牛,他非常熟悉牛体的骨骼筋脉,拿起刀来分割牛体,声音很好听,动作很好看,既不损害工具,又不花费气力,文惠君看到他的操作,又听了他一番谈话,就领悟了关于“养生”的道理。又据《庄子··天道》记载,轮扁善于做车轮,他知道怎样运用刀斧来砍木头,但只有自己心领神会,而无法表达出来;依据这样的体验,他认为桓公读的书,上面写的都是古人的糟粕,意思是某些道理只能从亲身实践中才能领会。桓公开始听不进去,后来还是承认他说得对。苏轼引用这两个典故,是借庖丁解牛与轮扁斫轮的纯熟来比喻文与可画竹技艺之高,不光有成竹于胸,亦能心手相应。表现了苏轼对文与可画竹技术的赞美。
2、“渭滨千亩”
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这段话写题诗相赠和,用了“渭滨千亩”的典故。这一典故出自《史记·货殖列传》,用来比喻洋洲多竹。从苏轼的诗来看,是诙谐地说文与可是清贫而贪吃的太守,洋洲盛产竹,那么生出来的笋,必然都被吃到肚子里去了。这两句诗,一是赞文与可两袖清风的操守,一是写密友间的戏笑。苏轼回忆这两句诗,表现了苏轼与文与可生前之情和失友之痛。
3、“车过腹痛”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