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吉林省人社厅服务窗口,要知道“五零”,即: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对象零投诉。
围绕上述目标,省人社厅在服务窗口建设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服务窗口标准化
科学划分窗口单位功能区域,实现前台服务与后台办公区域的相对隔离。对服务大厅统一设置了敞开式低柜台的业务办理场所,分类设置咨询服务区、即时办结区、业务受理区和自助服务区。
配备了电子显示屏、叫号机、自助查询机,普遍更新了办公桌椅、计算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
配备了便民桌椅、轮椅、饮水机、老花镜、雨伞、报刊、宣传资料等便民服务设施,印制便民服务卡,为群众提供方便。
安装了全覆盖的监控设施,窗口设置了服务评价器,统一设置公开栏、意见箱、意见簿、监督投诉电话,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近年来,除服装因无法解决资金来源未能统一外,窗口单位基本实现了名称统一、标识统一、机构统一、柜台统一。窗口工作人员做到挂牌上岗,亮明身份。
打造“星级”服务窗口
按照“以评促建,评建结合”的原则,在全系统每两年开展一次争创“星级”服务窗口和“优质服务标兵”活动,提出了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过程“零差错”、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对象“零投诉”“五零”创建目标。
对窗口标准进行了细化完善,制定了“星级”服务窗口建设标准和考核验收细则,明确了“优质服务标兵”的条件。
“星级”服务窗口实行动态管理,分为“五、四、三”三个级别。结合窗口调研、互检互学、明查暗访和现场考评情况进行评选,对已评为“星级”服务窗口的单位,因受到群众举报或在明查暗访中发现问题的,做降星或取消“星级”窗口资格处理,被评为“三星级”、“四星级”服务窗口单位,可根据自身建设情况申请更高星级的评选,在全系统形成争星进位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共评选出全省人社系统“星级”服务窗口256个,“优质服务标兵”160个,全省人社系统“精神文明示范窗口”51个,向国家推荐全国人社系统优质服务窗口29个。
畅通窗口服务信息渠道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积极发挥门户网站和12333咨询服务热线作用,利用服务大厅设置电子显示屏、触摸屏、服务咨询台,公开各项业务服务事项、服务流程和办事指南。
设有政务公开栏、公示栏或信息屏幕,及时发布政策信息和办事规程,包括服务事项名称、办理程序、前提条件、申报材料、审批和收费依据、承诺时限。
大力开发移动应用、短信、电话、自助终端、微信等服务渠道,研究建立适应不同人群、服务大众需求的公共服务信息查询体系。利用政务大厅网上服务平台,开通了网上告知、网上预约、网上预审、网上审批、网上微博、网上答疑、网上工作交流和网上监督等十几个网上服务功能。
在全国率先开发了以综合柜员制改革为标志的城乡一体化省级大集中信息系统,目前已覆盖全省28个市县,社保经办工作网、财务业务、档案业务、政务事务、社保银行“五个一体化”及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人脸识别系统已在全省实现全面应用。
推进窗口服务便利化
深化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全省基本建立健全以基金预算管理为基础、以医保付费总额控制为前提、以复合式付费方式和弹性结算为标志的医保付费体系,开展了DRGS付费试点;在部分定点机构开展“日间病房”医保结算管理,大大提高了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和医院病床利用率,在减少基金支出的同时,大大降低了个人负担。
持续推进社会保障“一卡通”建设,为持卡人在各项社会保险、劳动关系和公共就业等方面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积极推进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和应急服务等便民措施,进一步畅通对特定群众优先服务的“绿色通道”,体现了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良好作风。
对办理公共服务事项所需证明材料和手续进行全面清理,精简手续材料,减少办事流程。推进政务服务大厅综合服务窗口模式,建立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协同办理、综合流转衔接工作机制。
提高窗口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
将窗口单位作风建设作为干部教育培训重要内容,妥善解决工学矛盾,向一线窗口及街道、乡镇、社区等基层服务平台工作人员倾斜。坚持分级分类抓好培训,把具体工作人员礼仪规范、业务经办、作风养成作为培训重点。
坚持把规范窗口单位选人用人作为窗口单位作风建设的工作重点,把窗口工作作为锻炼与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和措施。重视从窗口单位工作人员中选拔任用干部,每年把新考入、遴选和军队转业的干部安排到一线窗口单位进行集中轮训,既增强了窗口工作力量,又带动了窗口人员工作热情,并把在窗口锻炼表现突出的干部,按照人岗相适的原则,优先安排在重要岗位上。
吉网 吉刻APP记者 王小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