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在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工作生活的人,无伦是大老板大股东,小市民小老百姓,就身价而说,当然是前者。尽管有不同的薪金来源,但各有各的生活方式,只是生活过得宽裕宽心与紧抽烦心之差别,日子总要过。要想获得财务自由,关键词:有自己的房子。
一,大人物攒钱来源多,有别墅或有几套好地段优质房的现象在这座城市不新鲜,财务自由还用说。
二,对大多数老上海人来说,二十世纪末前,一般家庭工资水平差不多,大都居住老式弄堂房,棚户房,新邨房子较多,物价便宜,生活水平差不多。跨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改善住房条件的欲望明显,新住区楼房似春笋般的成长,手里有余銭,很多家庭实现愿望,那时房价还算便宜。但以后日子的高房价人们却受不了,即是买了新房却加重了经济负担。
三,年青人结婚用房,本身收入有限,父母出力相助帮首付,小夫妻还贷,压力山大。
新上海人拼事业,进户不容易,沒经济实力之前,借房租,租金高昂,勉强维持。
孩子长大,望子成龙,望女成鳯,心切买好学校房的所谓学区房,小夫妻又一身负担,哪谈得上财务自由。
四,如以前有思路,趁便宜,买了几套房的家庭或人,自己居住外,多余出租,家庭人员又在工作。另又多套房子动迁的家庭,才称得上财务自由。
老夫妻俩退休了,有独立居住的房子,尽管养老金不高,不要有大病,存点钱防老生病,不影响小辈,目前还算自由,以后不知。
所以,有房无房至少是影响每一家庭,每个人的财务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