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 > 正文
舱外维修工具再度升级!航天员出舱维修更加得心应手

 2022-09-02 11:24  阅读 173

摘要:当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首次出舱任务,关上舱门、安全返家的那一刻,负责此次任务保障的舱外电动工具设计师瞬间放松了下来,心中还有些自豪。他所在的航天科技集团五

  

当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首次出舱任务,关上舱门、安全“返家”的那一刻,负责此次任务保障的舱外电动工具设计师瞬间放松了下来,心中还有些自豪。他所在的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装与环境工程部舱外维修工具研制团队,全程参与了航天员出舱天地一体技术支持工作。直播画面中助力航天员舱外维修的工具,就是由这支团队研制完成的。

  

三年多时间,研制团队完成了中国空间站核心舱、问天实验舱36类238件舱外维修工具的自主研制,累计上行总重量达509千克。科技创新没有捷径,他们从零起步,实现了我国在轨舱外维修工具从无到有的突破。伴随着空间站结构的逐渐完整,他们坚持深耕在轨维修技术、持续打造太空出舱精品,助力舱外维修工具“家族”不断壮大。

  

源于生活,精于生活

  

2021年7月4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执行首次出舱活动,随着最后一颗安装螺钉的拧紧,全景相机抬升支架安装完成——这是空间站舱外电动工具的首次亮相。2022年9月1日,作为此次空间站维修任务的“骨干选手”,舱外电动工具再次不辱使命,配合航天员完成了出舱设备拆装工作。

  

由于发射时火箭对航天器的包络限制,相机抬升支架等舱外结构不能直接展开到位,需要后续由航天员出舱进行调整与维护。舱外维修工具就像航天员的“机械伙伴”,直接影响出舱任务能否顺利进行。研制团队结合航天员以往的使用体验反馈,包含舱外电动工具在内的“机械伙伴”经过多次迭代设计,正朝着更可靠、更好用、更多功能的方向升级。

  

相比于空间站本身带给人们的科幻感和视觉冲击力,在出舱工作的直播画面里,舱外维修工具显得更贴近生活。“舱外电动工具这把太空版‘电动螺丝刀’,与我们在市面上随处可见的手电钻究竟有什么不同?”有人曾这样问。

  

对于此类疑问,设计师表示理解:“接到任务的第一时间,由于可参考的经验太少,我们也有人曾闪过这样的念头,设计起来才发现有多难。”在失重状态下,航天员出舱时仅能靠扶手和脚部限位器调整姿态,工具和人的受力情况都与与地面使用手电钻相去甚远;由于航天员身着厚重的出舱服,且只能单手操作舱外电动工具,设计师需要对每一个抓握、按压、旋拧操作进行反复研究以保证任务顺畅推进;出舱任务处于舱外复杂的真空和高低温交变环境中,舱外电动工具集电路、电机、电源、热控、机构等组件于一体,必须保证所有组件在如此严苛的环境条件下正常且稳定工作;执行任务全程要保证所有零件不会“逃走”成为太空垃圾,避免给空间站长期在轨稳定运行埋下安全隐患……研制团队连续几周,目不转睛地复核航天员在轨仿真位姿变化的每一幅场景,精准定位舱外电动工具在轨应用的20余种在轨温度变化工况,最终圆满完成舱外电动工具的设计工作。

  

假设自己就是航天员

  

如何设计出一套好工具?对于这个问题,研制团队成员心里有一个共同的答案:假设执行出舱任务的是自己。

  

“以这种心情去工作,追求产品的完美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对于每件工具,设计师们都会进行至少三轮演练:第一轮,从航天员操作角度出发,在脑内从头到尾推演执行任务全过程,并结合出舱工作场景不断完善设计方案;第二轮,在设计图纸的基础上,用计算机建立仿真模型并验证设计功能;第三轮,在工效学评价中与航天员面对面沟通,争取把所有细节做到尽善尽美。

  

问天实验舱在轨组装完成后,航天员将从问天气闸舱出舱,设计师们根据新布局,对存放工具的工具箱进行了适应性的改动。可是当航天员在进行模拟失重验证时,他们发现,虽然工具箱功能上可满足指标,但航天员需要身体完全探出气闸舱,才能将便携式脚限位器和舱外操作台取下或装好,“工具取放是航天员出舱任务的第一步,不能让他在这儿就开始觉得没底。”面对紧张的研制进度,设计师们与总体单位密切配合,仔细询问航天员的感受,数次升级方案,结合仿真模拟技术,最终确保航天员在半出舱的状态下就能够完成取放,有效提升了操作便捷性和安全性。此外,设计师还对舱外操作台的材质进行了更改,使得其质心降低、转动惯量有效减小;对安装端头进行了形状优化,便于航天员更顺畅地把舱外操作台插入工具箱的安装座内……围绕取放工具这个“小环节”,设计师就讨论、修改了数十次,只因“还能更好”。最终看着航天员快速、顺畅的操作,大家才放下心来。

  

年轻的团队迸发不竭力量

  

舱外维修工具研制团队成员的平均年龄只有32岁。从接下这张“军令状”开始,从未有人打“退堂鼓”,他们早就下定决心,要以战斗者的姿态迎接挑战。

  

研制周期异常紧迫,且研制经验几乎为零,在如此艰巨的任务下,团队成员们深感任重道远。人都是“磨”出来的,这项光荣的任务“逼”着每个人快速成长为设计、试验、加工的“多面手”。任务初期,设计师仅凭文献中不甚详尽的思路难以产出优质方案,研制工作一度陷入瓶颈,经过多方面调研与探索,头脑活、点子多的他们另辟蹊径,把目光从维修工具本身转移到空间站总装工作中:技能工人们既然能在地面把空间站建设好,那他们对空间站“在轨建设”工作内容是否也有较深的理解呢?他们多次深入生产一线与技能工人交流,来完善自身在产品设计和工程应用中的知识体系,仔细分析每一个使用工况、精确模拟每一个运动轨迹、深入探讨每一个故障模式,果然收获满满。

  

在这个团队,必须有“事业高于一切”的精神,才能坚持走下去。没有瞻前顾后,没有踯躅畏难,他们怀揣信念从零起步,一步一个脚印坚定走向胜利终点。团队先后攻克工具功能、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多项技术难点,承研过程中共完成产品初、正样文件编制626份,图纸2565份。每一种工具不仅经过了高低温试验、力学试验等严苛考验,还被送到航天员手中进行充分模拟验证,研制团队交出的这份答卷得到了总体单位及航天员系统的高度认可。

  

集体的力量擦出智慧火花,年轻的头脑迸发不竭灵感,无畏的精神凝聚攻坚合力。如今,研制团队依然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为适应出舱口的调整,他们倾心设计的几件全新“机械伴侣”已搭乘问天实验舱奔赴太空,将随着后续出舱任务逐一亮相。对于后续空间站在轨运行中可能产生的新需求,他们也有信心承担好相应工具研制任务,弘扬担当、协作、创新的精神,为空间站建设维护和在轨科学研究贡献力量。

关键字: 维修 / 航天员 / 升级 / 工具 / 再度 / 更加 / 出舱 / 舱外 / 
百科知识大全(百科知识有哪些) 扩大高质量内容供给 电磁流量计的接线方式以及确定口径的方法-恒大百科 饿了么免单8.30答案今天饿了么免单时间都在下午 黄帝陵简介(黄帝陵在中国哪个位置) LG将在IFA2022展示97英寸OLED电视 聚焦新媒体、新平台的社会责任 欧尚X5PLUS年轻运动SUV新爱豆1.5T动力足 华为nova7se和nova6哪个好华为nova7se参数和nova6区别对比 Win10更新5月系统后屏幕现蓝绿伪影怎么办解决办法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模板演示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 联系方式:osnev93x5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