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友友留言问我,好的文章如何能够看出来。
有一点很重要的是,好的文章或小说读起来如行云流水,语言通畅,文辞舒适,不会给人以生涩和难读通之感。
就如同诗词一样,一气到底,却让人心生喜爱,而长文章也是可以一直读下去,不觉得疲累。
那么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其实有迹可循。
好的文章,把起承转折做到毫无痕迹可言,不留心的话,仅能感觉故事的起伏跌宕。
凝神只注意其情节,完全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直到故事高潮过去,喘口气的功夫才得赞一声,作者笔法之奇妙。
片鳞半爪之间其实还是能够找到衔接之处的,只要有耐心多读几遍,就可以找到故事的开端,展开,承接,转折处。
我最近在拆解《度灵铺》这本小说,在拆解的过程中,完美地看到了它的起承转合,就拿这个举例子吧。
故事说的是药铺子里,师傅和徒弟的日常,帮助鬼怪度灵的故事,视角是徒弟的第一人称。
每次缘起都是由旁人开始的,这样比较自然,如果从第一人称的“我”开始,就会给人一种没事找事的感觉,主角难免不被批为白莲花。
这个我以前不知道,每次起大纲的时候,都是主角主动出击,出门找各种事物,每次都被师傅骂,太欠了。
所以大家要注意,事件的发生,最好是由别人引出。
《红楼梦》里诸事因由,还不是从刘姥姥开始。
为什么呢?就是这个“起”
《度灵铺》起:邻居屠户的娘子,来串门,送给她艾叶驱蚊虫(暗含牛鬼蛇神经常往来于这个小巷子。)然后,本单元的主角,杨主薄上门求药。
承:也不能直接就把事情赤裸裸放到大家眼前,那样子太生硬。
杨主薄的妻子得了急病,眼盲,往墙上撞(这就是不正常的病,大家明眼也可以看得出来,不过这里不会明说,埋下伏笔)
师傅给抓了一味简单的药,看似敷衍,实际上师傅对此人是相当留心的(文章的细节中有带出。)
转:这里就要出大事了,但也还是要再承一下,这是本作者的高明之处。
先是仆人送金叶子,说病好了许多,然后杨主薄立即就跟了过来,说娘子病症再次发作,这次非常厉害了。
合:师傅和杨主薄加上“我”一起去杨府给娘子看病……引出下一个桥段的高潮
第一个紧张的回合结束了。
但是作者没有把这四个节奏全写到第一章,她只写到了起和承,转和合留到下一章,为的是做个扣子,吸引读者。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这本未完结的书。
每一个故事的起承转合还有扣子都做得非常好,环环相扣,我从前看此书的时候只觉得好,经过拆解,方才明白,原来作者的情节是精心设计过的。
全文无一句废话,每一句都是下一情节的扣子。
如此循环,设定接下来的情节,四个环节排兵布阵,就能令小说引人入胜。
整个小说节奏感极强。大家也可用我的方法去拆解自己喜欢的小说,掌握好节奏,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故事。
文章是有轻重缓急的,和我们遇到事情时说话类似。
如果你有急事向长辈或亲人汇报,说话的语调就会急促;如果只是闲聊,会调均呼吸,顺其自然;若是表白,向心爱的人第一次坦露心声,可能会紧张磕巴;若是相爱已久的,就会温馨甜美,有种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美好。
写作也如此,要适当的用语来表达文章的情绪。
写温馨之处用稍长的句子,写紧张之处用短句,写恐怖的地方用短语排比。
或许是在见到你的那一刻,或许是你清澈瞳仁望向我心底的瞬间,抑或只是,你笑起来温柔的样子……
而我,
余生的所有时光。,
只想和你一起虚度。——《明月逐来》
这是结尾的温馨语句,前面都是长句,作者为了余韵袅袅,又加了类似诗句的后三句,这本小说是甜美向,没有矛盾没有起伏,大量的温馨语言,想写此类文的友友们可以看看,而且并不长,大概不到10万字左右吧。
他朝身后拉住拴在他身上的绳索的那几个人瞥了一眼,便跟在那个回头浪后面,一头扎进大海,立即便跟凶浪搏斗起来,一会儿抛上浪尖,一会儿沉入浪谷,一会儿又埋进浪沫中间,最后还是被冲回到岸边。——《大卫科波菲儿》
排比句,写出紧张感。
当时玙姑已将箜篌取在膝上,将弦调好,听那角声的节奏。胜姑将小铃取出,左手揿了四个,右手揿了三个,亦凝神看着扈姑。只见扈姑角声一阕将终,胜姑便将两手七铃同时取起,商商价乱摇。铃起之时,玙姑已将箜篌举起,苍苍凉凉,紧钩漫摘,连批带拂。铃声已止,箜篌丁东断续,与角声相和,如狂风吹沙,屋瓦欲震。——《老残游记》
描写一段交响乐,几乎可以听到那些曼妙的音乐声了,惟妙惟肖。
所以,掌握好文字的长短,也可以为文章塑造节奏感。
大家可以多找些类似的桥段,对比拆解,再仿写。
我喜欢听刘珂矣的禅音音乐,每次听的时候都能促进我的联想和灵感,有时候听,完全不听歌词,只听音乐的起伏。
某天突然有所感,她的歌曲之所以每首都很好听,是因为那些音符散落着起伏委婉,完全就是暗合着文章的起承转合。
后来注意到,所有我喜欢听的曲子都有这个特点。
也许别的朋友喜欢听高昂的曲调,比如华晨宇的那些歌。(我也喜欢,这些歌曲很治愈,对抑郁症发作的缓解有奇效,只是对我自己而言。)
有些朋友喜欢听低沉的乐曲。
你也可以根据音乐的长短来设定你的文章起伏,以音乐来做节奏。
诗和词在古代本就是唱的,本身就是歌,读起来抑扬顿挫,优美之极。
我们也可以把文字中的平仄夹杂在文章中。
据说村上春树也是听着音乐创作的。
正是那些隐藏在艺术家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它们像岛屿和礁石散落在大海里那样,散落在内心各处,而且深藏不露,它们等待着叙述之船的经过,让其靠岸,也让其触礁。这几乎是所有伟大的叙述者都要面对的命运,当巴赫为两个合唱队和两个管弦乐队写下《马太受难曲》时,他不断地要让宣叙调的独唱去打断合唱队的对唱。随时插入到原有叙述中的新的叙述,成为了改变方向的否定式叙述,而且时常是当它刚刚否定了前面段落的叙述后,紧接着就会轮到自己被新的段落所否定。乐曲在叙述的轮回里死去和再生,作曲家的内心也在经历着一次次如同闪电般短促的人生,或者说他的乐曲成为了他内心经历的录音。——《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
这是余华书中的节选,他用了整本的书来讨论音乐与写作,可见音乐在文章中的重要性。
我以前曾经在喜玛朗雅上面做了一段时间主播,阅读古偶小说,读着读着,就感觉某些作品特别生涩,气息不均,一段话我要重新录制很多次。
这就是节奏感很差,阅读体验也不会太好,浪费了那个不错的故事。
朋友们写完文章最好自己朗读一下,或是复制到讯飞语音中,用AI朗读,把自己当做听众,这样更能客观的评论自己的文章。
也能听出文章中的毛病。
时间久了就能培养出自己的语感和节奏感。
我们通过起承转合、语言节奏、音乐灵感和朗读节奏,能够更好的把控自己的文章与小说,做到润物细无声,却能产生强烈吸引能量,如果节奏掌握的好,更容易产生共鸣。
希望这些小方法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阅读理解,拆解文章,化解卡文状态,写出属于自己的优秀小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