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的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王勃。
王勃,是初唐一位才华出众的年青诗人(隋唐间诗人王绩的侄孙)。少年聪慧,十四岁时就已知名,被誉为神童。
据传,他作文时,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然后倒头蒙面而卧,忽起书之,整篇文章不再改动一字,时人谓之"腹稿“。
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为初唐文坛四杰。
滕王阁,故址在唐代洪州(今江西南昌)附近。是唐高祖的儿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的。
公元675年时,王勃往交趾(今越南)探望父亲,路过洪州,时任洪州都督的阎某在重阳节时于滕王阁宴请宾客,王勃参加了宴会,即席赋诗并写下了这一传世名作《滕王阁序》。
文中描绘了滕王阁周围的景色和宴会的盛况,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既牢骚满腹,又以达人知命的消极思想聊以自慰,并对宴会主人和座中宾客进行了许多恭维。
《滕王阁序》全篇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而气势奔放自然,在艺术上是骈体文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篇作品。
原题作《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其中,尤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传世名句。
文中,另有诸多诗句传诵后世。如: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其中,"物华天宝",物华,指宝剑。物的精华是天的珍宝。“牛“、“斗",指的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中的两个星宿。
这两句是用龙泉、太阿两把宝剑的故事来说洪州有奇宝。(典故祥见《晋书:张华传》)。张华:西晋文学家。
"人杰地灵":人中俊杰是由于地的灵气所钟。"徐孺”,即徐孺子,东汉时期的名士,世称"南州高士"。写作徐孺是因为此骈体文要求对仗整齐的缘故。用来比喻洪州出人才。
文中另有许多句子,被后世引用或作成语使用,如:“千里逢迎“、"高朋滿座"、"渔舟唱晚"、"兴尽悲来"、"萍水相逢"、"达人知命"、“桑榆非晚”、"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空怀报国之情”、”老当益壮“、"一介书生“、"临别赠言"、"登高作赋"等等。
其中: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桑榆非晚,桑榆,古称日入的地方,也用来表示时间晚,现在也指上了年纪的人并不服老。
(其他不再解释。)
文中,不仅对仗工整,声律铿锵,且多引用典故,引经据典,如:《世说新语》、《山海经》、《史记》、《论语》等等。
所以说,《滕王阁序》可以称得上代表了我国古代骈体文的最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