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解:
一、大学:”大学“是古代高等教育机构,培养贵族子弟从政所需的知识与能力。《大学》则是《礼记》中的一篇,从儒家立场说明大学的宗旨与理想。其中谈到修养的方法与成效,可以当做“初学入德之门”。就其所定目标看来,“大学”也可以称为“大人之学”。
二、道:原指途径,引申为正途、规则、理想等。
三、明明德:第一个”明“字,指彰显。然后,”明德“是光明的德行,表现为善的行为。”明德“一词在《书经》为常用之语,指称先王之明德,亦即君王对百姓的善行。参考《书》。大学教育的首要目标是要彰显一个人光明的德行。由此可知,人若为受大学教育,则未必彰显其明德。因此,学习与修养是必要的,是成己成人的第一步。大学即在教人明白此理。
四、亲民:”明明德“的表现是善的行为,其重点在于自我修养。亲民则是就善行的效果而言。依儒家所说,”善“是一个人与别人之间适当关系之实现。因此,一个人行善,就会对”别人“产生正面影响,推而广之,既是亲近爱护百姓。从”明明德“到”亲民“,其间联系全在儒家对”善“的定义上。
五、止于至善:”至善“可以就形式上说,指完美的目标。也可以就内涵上说,指完全安顿一切人际关系,亦即抵达世界大同的境界。孔子认为:“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由此可知,这是尧舜也觉得难以做到的事。
译文:大学的理想,是要彰显一个人光明的德行;是要他亲近爱护百姓;是要他抵达完美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