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张炘炀,之前回答过关于他的另一个问题,是他在16岁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时候,要求工薪阶层的父母在北京买房,不然就不准备毕业论文,不参加答辩,也不考博。虽然看上去负气任性,但却有好多网友说,如果父母听他的,早年(当时是2011年,北京的房价大概在2-3万左右)在北京买了房,现在已经翻了好几番,所以天才就是有不一样,有前瞻眼光。理论上来说,这没有错。
但对他的父母来说,这应当在他们的能力之外,当时为了照顾10岁的张炘炀上大学,父母有在陪读,也就是说本就是工薪家庭,还至少有一个人没有工作,要在北京购买房子谈何容易。他因此以自己的前程相威胁,终是让人觉得不能体谅父母。
但凡神童,都有开挂的人生:张炘炀,1995年出生于辽宁盘锦市盘山县,两岁半时,三个月内认识了一千多个汉字,两年时间上完小学,10岁考上大学,被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录取,13岁考取研究生,16岁考上北航的博士。这一连串记录前无古人。
天才多被捧杀。在查阅张炘炀资料的时候,无意中翻到了他博士研究生导师的一段采访。他认为博士期间的张炘炀,优势仅仅在于年龄,北航的每一位博士都很优秀,与其他博士相比,他并无优势可言。社会上的媒体言论会成为束缚他的成长和进步同时也会迷失方向。而且他还注意到一个问题,张炘炀特别会考试,很适应应试教育,但在博士阶段,会考试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对学术问题的创造性研究。
对于这个观点,我深有感触。目前在国内仍然开设少年班的尚有三所高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东南大学。即便媒体发达如斯,也很少见到有关在读少年班学生的有关信息,很大程度上是学校和家长对孩子的一种保护。但总会有好事的媒体喜欢猎奇,找机会吹捧神童吸引眼球。媒体炒作给他们带来的影响和压力,破坏他们的成长环境,会让他们不能专心于学习,甚至产生思维的偏激和性格的扭曲。
关于张炘炀的消息,他上博士之后已经很少,也没有查到他写的文章,有一篇文章说他博士期间也经历了很多同龄人的情况—迷恋网络游戏,经过父亲的耐心陪伴和耐心教导,最终摆脱了网瘾。按照博士的最长年限计算,他应该已经博士毕业,或者已经有了别的去处。但终归来说,除了之前的光环,目前在没有别的成就,比起很多正常成长的孩子来说,也没有任何优势,还可能因为先前的光环背负压力。不能说揠苗助长,但至少已然改变了他的整个人生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