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这个时期,旧的熊二玩具对孩子的意义甚至要比父母更为重要,因为这个是孩子自己发现或创造的,而不是母亲或者父亲给的。
在心理学上把这样的物体、某些重复性动作或者某些声音,称之为“过渡性客体”,实际上这些东西没有过渡性,只是在孩子的认知过程中起到了一个缓冲作用。
孩子在刚开始是认为自己是与母亲一体的,母亲就是自己,自己就是母亲(这样说,并不是很正确,但能够容易理解),等孩子慢慢的长大,就会慢慢认识到自己和母亲都是单独的个体,是俩个人,而不是一个人,这个时候就会开始焦虑不安,随着母亲不能经常性的满足孩子的需求,就会加剧孩子的焦虑体验,为了缓解这一与母亲分离的焦虑,就会在生活中寻找一个物品,来连接外在客体(母亲或者母亲的乳房)与内摄客体。
对孩子而言这个物品是能够给自己安慰的,让自己不那么焦虑,换句话说这个物品所代表的即是自己的母亲,又不是自己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