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口令东边来了个哑巴 西边来了个喇嘛的全文如下:
打南边来了个喇嘛,手里提拉着五斤鳎目,
打北边来了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
南边提拉鳎目的喇嘛,要拿鳎目换北边儿别喇叭的哑巴的喇叭,
哑巴不乐意拿喇叭换提拉鳎目的喇嘛的鳎目,喇嘛非要拿鳎目换别喇叭的哑巴的喇叭。
喇嘛抡起鳎目抽了别喇叭的哑巴一鳎目,哑巴摘下喇叭打了提拉鳎目的喇嘛一喇叭,
也不知是提拉鳎目的喇嘛抽了别喇叭的哑巴几鳎目,还是别喇叭的哑巴打了提拉鳎目的喇嘛几喇叭。只知道,喇嘛炖鳎目,哑巴嘀嘀嗒嗒吹喇叭。
绕口令诀窍:
绕口令又称急口令、吃口令、拗口令等。是一种中国传统的语言游戏,由于它是将若干双声、叠韵词或发音相同、相近的语、词有意集中在一起,组成简单、有趣的语韵,要求快速念出,所以读起来使人感到节奏感强,妙趣横生。
通常,由于绕口令字音相近,极易混淆,所以要想念得既快又好,没有快速的思维、良好的记忆、伶俐的口齿,是很难做到的。尤其是青少年儿童,接受和区分同音或近音词的速度较慢,且注意力不易集中,要想让他们喜欢上并练习好绕口令,需要一些小窍门。对此可以简单归纳为“慢、勤、准”这三个字。
慢
在人们的印象中,绕口令就是要快速的说,越快越好。其实不尽然。说绕口令是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不能一味求快,特别是青少儿,他们的语言文字的功底的还不够深,这时越快就越容易出错。说得太快就会出现字音不准、节奏不对的情况,反而达不到练习的目的。
所以学说绕口令应慢慢来,一步步来,不能操之过急。对孩子来说,学说绕口令无外乎练唇舌、练语言、练记忆、练思维。只要孩子说得流利、清晰,能够让人听懂且语速渐快即可。单方面求快,而不讲究字音,孩子说出的将全是咿咿呀呀的模糊音,这样反而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使得他们从心底畏惧绕口令,学得不开心,那样就背离学习绕口令的初衷了。
与此同时,老师和家长也要有耐心,教孩子学说绕口令时一定要慢,让孩子把每一个字音都念得准确无误,把每一句话都说得清楚连贯,然后再逐渐加快。为了更好地做到这一点,不妨采取“分句成词”的办法教孩子把绕口令读出节奏感。
勤
我们都知道,青少年儿童正值花季的年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往往“玩心重、惰性大”,对于绕口令的学习,经常是新鲜劲一过就变得消极怠慢了。这时就得想出一些办法让孩子继续学习,勤于练习,坚持不懈。让孩子勤练绕口令可以在以下两个环节上多下工夫。
首先,可以给孩子进行对比训练,矫正错误发音。比如,家长与孩子一起练习,通过相互纠错的方式,使孩子的吐字发音更为准确清楚,也会激发孩子继续学习的兴趣和不断完善自我的决心。其次,可以让孩子经常公开演练。孩子练到一定程度时,特别期望得到他人的赞许,如果得不到别人的肯定,孩子很容易对学习失去信心,以至放弃。那么,我们就该鼓励孩子在众人面前大胆表演绕口令,这样很容易激起孩子的好胜心,不但能锻炼他们的胆量,也会使他们增强自信心,孩子便更会勤于练习,精益求精。
准
绕口令作为一种有趣的语言游戏,同音异调、字音相近、叠字重句是绕口令的鲜明特色。吐字清晰、发音准确是练习绕口令的基本要求。稍有失误,便会出现差错。从播音专业角度讲,舌头的部位、嘴唇的形状、口腔的开闭等整体的协调十分重要,因为它们都直接影响着发音的准确性。孩子的唇、舌、口等部位的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很容易出现气息不匀、舌硬唇僵、喉咙发紧等一些问题。因此,在练习绕口令时,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孩子的唇、舌、齿、喉等部位进行分类练习,努力促进孩子唇、舌、齿等部位的灵活性和统一性,这样可以有效提升绕口令发音咬字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