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干 汪曾祺中连老大是什么样子的人
连万顺是东街一家酱园的东家。
人们当面叫他连老板,背后叫他连老大。
都说他善于经营,会做生意。
连老大做生意,无非是那么几条:第一,信用好。
连万顺除了做本街的生意,主要是做乡下生意。
东乡和北乡的种田人上城,把船停在大淖,挂好了船绳,就直奔连万顺,打油、买酱。
他们把油壶往柜台上一放,就去办别的事情去了。
等他们办完事回来,油已经打好了。
油壶口用厚厚的桑皮纸封得严严的。
桑皮纸上盖了一个墨印的圆印:“连万顺记”。
乡下人从不怀疑油的分量足不足,成色对不对。
多年的老主顾了,还能有错?第二,连老板为人和气。
乡下的熟主顾来了,连老板必要起身招呼,小徒弟立刻倒了一杯热荼递了过来。
他家柜台上随时点了一架盘香,供人就火吸烟。
乡下人寄存一点东西,雨伞、扁担、箩筐、犁铧、坛坛罐罐,连老板必亲自看着小徒弟放好。
连老板对孩子也很和气。
酱园和孩子是有缘的。
很多人家要打一点酱油,打一点醋,往往派一个半大孩子去。
妈妈盼望孩子快些长大,就说:“你快长吧,长大了好给我打酱油去!”买酱菜,这是孩子乐意做的事。
一到过年,孩子们就惦记上连万顺了。
连万顺每年预备一套锣鼓家伙,供本街的孩子来敲打。
家伙很齐全,大锣、小锣、鼓、水镲、碰钟,一样不缺。
到了元宵节,家家店铺都上灯。
连万顺家除了把四张玻璃宫灯都点亮了,还有四张雕镂得很讲究的走马灯。
孩子们都来看。
孩子们都不是空着手来的,他们牵着兔子灯,推着绣球灯,系着马灯,灯也都是点着了的。
灯里的蜡烛快点完了,连老板就会捧出一把新的蜡烛来,让孩子们点了,换上。
孩子们于是各人带着换了新蜡烛的纸灯,呼啸而去。
预备锣鼓,点走马灯,给孩子们换蜡烛,这些,连老大都是当一回事的。
年年如此,从元疏忽忘记的时候。
这成了制度,而且简直有点宗教仪式的味道。
连老大为什么要这样郑重地对待这些事呢?这为了什么目的,出于什么心理?实在令人捉摸不透。
第三,连老板很勤快。
他是东家,但是不当“甩手掌柜的”。
大小事他都要过过目,有时还动动手。
切萝卜干、盖酱缸、打油、打醋,都有他一份。
到了出茶干的时候,酱园上上下下一齐动手,连老大也算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