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联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听雨的感受。
(6分) 15.从全文看,作者举杜甫、李建勋、蒋捷的例子,在内容上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6分) 16.作者为什么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4分) 17.从语言角度,对本文加以鉴赏,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不少于两个方面。(6分) 答案: 14.⑴小时候(或物质生活匮乏时),雨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⑵长大后(或物质生活丰裕时),听雨是一种心灵的震撼。⑶如今,身居闹市,听雨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如答“如今听雨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亦可。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15.内容上,⑴强调对雨声的感受会因时因人因情而异。⑵丰富了雨(或雨声)的文化内涵。结构上,⑴引出下文“我”对雨的好恶,为写对雨的不同感受作铺垫。意思对即可。⑵宕开一笔,使文章摇曳多姿。16.说“难得”是因为:(客观上),身居闹市,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豪雨;水泥屋顶使雨声少了美的韵致。(主观上),城市的污染和喧嚣,使人们郁闷烦乱、疲惫冷漠,少了平和安详、回归自然的心境(或答“使人们很难宁心静气地倾听雨声”也可), 17.雨,在古今诗文中是个不可或缺的意象。雨,不仅仅是给我们带来凄冷,也意味着一种情调与一种力量。所以,作者借助于优美的文字抒发了对于“雨”的理解与深情。文章最大的特色有两个:一方面是引用,引用了大量的写“雨”的诗文,这样不仅仅使文章变得厚重,文化气息浓厚,表明自古以来就有很多的文人骚客,在自己的诗文中表达出了对于“雨”的关注、描绘与抒发,同时,这样的引用也为文章增添了如“雨”般的诗意;另一方面是对照描写,作者描绘了不同时段不同空间的听雨感受,给人独特而全面的听雨感知,在对照中,抒发了熔铸于雨的那份独到的经历与深刻的哲思。答案:1.引用很多诗文名句,增添文章情趣,丰富文章内涵,也更好的抒发作者的情感。2.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增添文采。3.句式灵活,长短句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