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思想:
抒发了李白对祖国秀美的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体现了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之情。
2、全诗如下: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唐朝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3、译文:
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你啊!
4、诗词赏析
本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间是在秋天。另外,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而月呢, 只有“半轮”,就会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第二句中的 影”指月影,而其中的“入”和“流”,表示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大量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站住不动观察水中的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岿然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在全诗中除“峨眉山月”外,几乎没有景物描写,除“思君不见”外,也不见言情。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秋天。当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离开蜀中赴长江中下游的舟行途中,写下此诗。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后世影响
这首诗对当时及后世的诗歌创作颇有影响。杜甫《江月》《月三首》、郑遥《初月赋》、苏轼《送张嘉州》、陆游《月岩》等作品都有明显的受到李白《峨眉山月歌》影响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