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家长可以对学校的体育课提出合理的建议,使学校更好的把体育课开齐、开足课时,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让孩子们在体育课中增长体育知识,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体育健康意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所有学校开始体育课的纲领性文件。学校体育课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理念,体育考查项目都依据《标准》开展。
《标准》对课程性质定位:
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发展学生体能和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
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每周3课时;每天体育锻炼不得少于1小时,每天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约五分之四的青少年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尤其是女孩子更要多锻炼。81%的人没有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每天至少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比如散步、玩耍、骑自行车、参加有组织的体育活动。
(一)、体育课课时不足。
虽然班级课程表上规定每周体育课的具体节数,但在执行课程方案上往往会打折扣,总认为体育课是考查学科,上少了也无所谓,学生该学会的考查项目学好了就行了,少上一节无关紧要,或者有的班级在等到考查的时候再突击上体育课。对体育课的重视不足导致以上现象的发生。
(二)、体育课被占用。
现在重视智育轻体育的观念依然存在,总觉得只要把文化课学好了就可以了,体育课又不纳入考试科目不计入总分,学也行不学也可以,何必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呢。很多时候,体育课直接就上了语数英课,体育课被占用,不能保障充足的课时量。重文化课轻视考查课的思想大有市场。
(三)、大课间活动形同虚设。
学校都制定了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大课间活动安排表,大课间活动安全预案,划定了活动区域,但在具体执行层面大打折扣,有时开展活动,有时不开展活动,开展的良莠不齐,时间上没有保证,督促上不到位,就造成了大课间活动的时间得不到保障。
(四)、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微乎其微。
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出于多学文化课的需要等原因,学校的小型体育活动如跳绳比赛,拔河比赛,春秋季运动会等群体性的体育活动几乎不开展了。操场上生龙活虎的现象少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场面不见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子听不见了。
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了孩子以后有一个强为了孩子的未来,体育课应该不断加强!体育活动应该正常开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文字属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