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
首先,请尊重那些想学习写诗,或正在试着参与写的创作者!
是真是假,毋庸置疑,都承认一个是。写诗的人多起来是一个不容存疑现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流的广泛,文学不再是文人的专利。
单看各种诗歌类的圈子、社交平台、不同级别的大小比赛,用雨后春笋恐怕已经不足以形容了。看这架势,真假就无需多言了。
文学,是时代蓬勃发展的产物,曾几何时,微信圈大部分作品,像鸡汤、祝福语、感言类,就连平时聊天,都有一套一套的涮话,算不算诗歌,他们自己认为是,那就是吧!
最近,故乡之行 ,就有两位好友,拿来他们自己的手稿,因为有人怀疑他们写的不像诗,只是一些顺口溜,顶多称得上打油诗。听我说打油诗也是诗啊,竟然出乎意料的得意起来。多可爱,可爱得让人心疼。他们对文学的真诚的喜爱,执着的追求探讨,几十岁了,还像个孩子。
我怀着尊敬的心情收藏了这两本用铅笔和圆珠笔写下的稿件。
一本是一位小学教师写的,两年来,他身边抗疫的好人好事,每首
都只是一些分行的,直白的截句,也有歌颂舍己救人精神的,可贵的是,每一首都有闪光点;
另一本是一个留守妇人的心曲。她只在小学与我同过几年学,就回家务农了。我翻了一下———
大二小三月 出头
你不在家我犯愁
小的要喂
老的要揉
家里要整
田里要耧
……
十五十六
月圆当空
猫挨犬室
鸡偎鹅宫
……
三十初一月亮黑
你不回来我串客
一天串五家
十天串五十
……
笔墨虽粗,却反映出,如今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基本秩序,舍小家为大家,是当今社会基本观点;但是,这些不少不见经传的字里行间,都在真实的反射出:这里既有为大家的甘愿,也有舍小家的无奈!
不过,这一矛盾,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的决策者最关心的问题,从不因人微言轻而被忽略——现在正在加强农村基本设施建设,号召返乡创业,以及最近正在轰轰烈烈进行的教改、医改措施,不都是正在改善这些矛盾,为普通百姓谋福利的决策吗?
诗歌领域的蓬勃发展,正在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脚步,人民群众文化水平有高低,但是他们追求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应该得到支持鼓励;他们对于文化发展红利分享的权益不可剥夺;中华民族文明的复兴,离不开人民群众的伟大的智慧与创造力!
诗歌,人民文学,正在迎接一个蓬勃发展的高潮。